重要公告:
| 注册 服务热线:400-608-1178

油灯or花器

作者/来源:叶英挺发表日期:2017-03-171803

这只龙泉窑五管残器,由于欠烧之故,釉面发白,器内五管脱离,乍看之下起初以为支烧痕迹,后来找到五只管,放到五个点上,完全吻合,正是原物。


此种类似折沿洗(也称扳沿洗)内竖起五管的器物长久以来被称为“五管灯”,它真的是古代的油灯吗?

从最简单的生活常识出发,灯具造型其基本要求是便于把持或擎握,一般装有手柄或握柄设计,以照明的需要来说,发光点也需具备一定高度才是合理的。从大量古代油灯实物来看也是如此,“灯”体大都有台座来支撑,而类似洗的油灯造型几乎找不出可以相佐证的标准器,无疑十分“另类”。

龙泉窑最正宗的油灯造型是一种“省油灯”(参见朱伯谦《龙泉窑青瓷》页289),一般认为元明时才有生产,其形制基本上是夹层盏加喇叭状高足座,且灯管很短。夹层设计是为了注水减低油温抑制其挥发从而达到省油目的。省油灯是非常典型且有代表性的油灯,因为古代油灯的使用对象是劳苦大众,中上阶层一般用的都是蜡烛(和现代蜡烛成份不一样),晚唐李商隐的诗“何当共剪西窗烛”、“蜡炬成灰泪始干”都告诉我们,他用的不是油灯。所以,古代的油灯,大都制作粗陋,我们几乎看不到制作精美,工艺精湛的古代油灯存世,烛台就不一样。如果说洗式、瓶式五管器是油灯,制作上未免太高档了,使用起来太耗油,且灯管似乎太长。且从一般的油灯实物看,盏面都很浅,装油不多,这其中因有安全因素的考虑。洗式五管器则不然,洗腹较深,若用作油灯,容量太大,一旦倾覆或碰碎极易失火,非常不安全。再者油灯是一般日用器,需求量大,实用性强,从器物发展史来看一般都可找出传承演变轨迹,洗式五管器则独出于宋代龙泉窑,前后都找不出相承相接的类似器物。无论从哪方面看,将洗式五管器称作“五管灯”都是不妥的。

那么这种五管器的真正用途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花插,其母型则是“占景盘”。插花形式自始就有“瓶花”与“盘花”两种,用盘插花容量比较大,但是花枝长了不好固定,五代时为了发挥盘花的艺术效果,巧匠郭江洲发明了“占景盘”。宋陶穀《清异录·器物》载:“郭江州有巧思,多创物,见遗占景盘,铜为之,花唇平底,深四寸许,底上出细筒殆数十。每用时,满添清水,择繁花插筒中,可留十餘日不衰。”也即在铜盘内装置数十根细铜管,以便花材的竖立固定。参照郭江州的铜占景盘,洗式五管器只是管的数量减少到五而已,至于为什么是“五”,尚不得知,可留待后日再作深究。

 

占景盘想象图,摘自黄永川《中国插花史研究》四一

另,很多人可能想当然地认为,洗式五管器的五管下开小孔,必定是油灯的设计,其实不然,油灯管开孔一般位于管的底部,而花插孔的微妙区别正在于开孔稍高,以使花枝能汲取到足够多的水份。以此类推,笔者认为宋代龙泉窑中的“扳沿洗”应该也是插花之器,是用作盘花的水盘。

此时还有一种五管器,是瓶肩上环置五管,瓶体稍矮,并装饰莲瓣纹(可参见四川遂宁金鱼井窖藏相关出土器、台北故宫博物院相关珍藏),亦被称为“五管灯”,它同样不是灯,而是花器,是体现占景盘与瓶花器相结合思路的瓶式五管花插。

 

 

宋代官窑三孔花插,摘自黄永川《中国插花史研究》图五二

 

 

宋人清雅,插花也是清明疏朗,从占景盘演变而来的五管花器或正是宋人意趣的体现,小花小景,随意搭配,置于案上床头,妙趣横生。宋人生活贴近自然,信手拈花,便可插之,养之。

对古瓷器的认知,必须从物件的本身进行研究,认识才会提升。不能凭借现在的思维去想像古代人的生活,要从各个年代的人文历史背景去思考,才能探索出古人之生活行为,从中得出器物之用途。只有不断发现才能有不断的认识,老是停在原来的位置上去做文章,永远没有新的认知,人云亦云,也是当今收藏界学术界之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