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 注册 服务热线:400-608-1178

对话吴小刚:宋代木雕造像是国外大型博物馆必得的藏品

作者/来源:吴小刚发表日期:2017-06-031430


吴小刚

联拍在线鉴定专家

鉴定范围:木雕造像

人物名片  

吴小刚,万缘堂古代木雕造像艺术馆馆长;湖北黄梅五祖寺文化保护中心秘书长;某知名收藏网及雅昌艺术论坛造像版版主;中国知名艺术品收藏家、活动家与文化推广者。专业收藏古代木雕造像,出版著作《万缘堂木雕藏选》,藏品在全国各地博物馆巡回展出。

造像,属宗教范围,非宗教的泥塑、木雕、金铜像等都不能称之为造像。木雕造像作为造像中的一类,它因宗教而生,随着宗教、人们的信仰,被一尊尊地塑造、供奉,化身为信仰的具现,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景。

木雕造像的范围包括儒释道三家,一座木雕造像,其雕刻手法、服饰、人物神态、形象无一不是最佳的历史证明。但因材质不易保存,加之岁月浩劫,存留至今者甚少。且知其意义,懂其难得着少之更少。

时有吴小刚,人称豆腐兄。十多年来潜心收集各代木雕造像,并聚其多年收藏于一馆,蔚为大观。更不留余力地为推广木雕造像,为其著书立说,举办展览。实为有心人。本期我们对话吴小刚,为大家讲述木雕造像这个被忽视的小众收藏,与隐藏于造像之后的信仰与文化。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木雕造像

记者: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木雕造像的?

吴小刚:从小在奶奶的影响下也信佛,所以我算是很早就比较关注木雕造像这一块。从收藏角度上说,1996年收到第一尊木雕造像。2005~2006年,木雕造像开始受到重视,市场上开始热起来,我也这两年里大规模地收藏。

记者:您为什么觉得木雕造像值得关注?

吴小刚:为什么叫造像而不叫佛像,是因为它不只有佛的像,还有道教、佛教、儒教的人像。所以统称为造像。它是中国宗教文化的根本,是信仰的具现。从宗教的角度想,这些造像受过香火,寄托信念,它被赋予的意义比远超一般的艺术品很多。从大的意义上说,它是一个体现历史与信仰的艺术品。明清时期,国外就已经有人在收藏这一块了。

元 释迦牟尼,71.8厘米


国内:初热而小众

记者:国内目前对木雕造像是什么态度?好像还是比较小众?

吴小刚:现在算是比较重视,因为在国外大型的博物馆都有木雕造像。我们中国的收藏,好像一定要国外重视了国内才会往前冲,就像元青花一样。但其实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通过金铜造像的拍卖,人们才开始渐渐关注木雕造像。金铜造像在很早就是拍卖的一个比较热的门类,价格高,一路飙涨。慢慢地,有人买不起金铜的,就开始关注木雕了。但国内真正对木雕造像有研究有关注的人还是只有小部分,非常小众。从价格上说,这两年木雕造像的价格涨得非常快。比起我刚收的那会儿来说,精品的价格至少涨了十倍。

记者:价格的话还是高古的比较高吧?国内对木雕造像有年代的偏好吗?

吴小刚:在外国是这样的,但是国内不是这样。元代以前的木雕造像就是高古造像,但是国内有一个误区,有很多人喜欢完整的精细的造像,所以明清件价格反而要比高古件高。但是在国外,肯定是高古造像价格高。其实国内的高古件还有很大升值的空间,以后肯定是高古类占主导地位。

明 持经罗汉,高68.4厘米


记者:作为一个如此具有宗教意义的东西,为什么在国内反而不受重视?

吴小刚:“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文化的断层不是一两年就可以恢复得过来的,它需要一个过程。它需要有人介绍、推广,要我们把它们的好、它们的意义一点点地写出来,让人们知道。这任重而道远。从2005年到现在就是一个稳步前进的过程。但看得懂的人还是太少。

记者:您觉得未来几年国内木雕造像的市场会有什么新的走向吗?

吴小刚:难,因为好的木雕造像太少了。多少木雕造像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被烧了、砸了,扔到水里,埋到土里的。木头本来就不容易保存,更何况加上这样的大破坏。精品少,就没法炒作。你市场要好的话必须得不断有精品出来,拍卖市场就好进行操作,但好东西我们几个藏家都放在手上不拿出来。而且这是一个小众的东西,要懂艺术、文化、历史、雕刻才能知道什么叫好,什么是不好。木雕造像真正玩到高级的,不是看雕工,是看味道。有很多宋元的木雕鼻子眼睛都模糊了,但是透出来的味道是不一样的。

好的都在国外了

记者:反而国外对木雕造像是非常推崇的?

吴小刚:就像我前面说的那样,国外对木雕造像非常重视,甚至还有说法是,一个没有木雕造像的博物馆不算是真正的博物馆。唐宋的(木雕造像)基本不出。2012年巴黎佳士得被艾斯肯纳齐用902.5万欧元拍下的那件还因为是大修件,腿和后背被修补得很多,可以说是面目全非,所以才肯拿出来拍。中国的宋代木雕造像一直都是国外大型博物馆必得的东西,你看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就不会把木雕造像拿出来拍卖。

记者:那好的木雕造像都在哪里?

吴小刚:除了还没毁掉的大型寺庙里的雕塑以外,好的木雕造像90%以上都在国外了。其实国家博物馆还是很重视的,印象中是花了几个亿,购回了一批(十几件)宋代的木雕造像,有几件还是非常震撼的。

明 文官,高33.8厘米


从造像就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审美

记者:您在木雕鉴定上算是比较有权威的,美国都有公司找您鉴定?

吴小刚:对,那次是人家发图过来的。一般来说,很多东西从图上就可以看出来。我的鉴定主要是看雕刻风格,因为每个时期的审美不一样,雕刻风格就不一样,还有服装、开光孔等等,都是鉴定的要素。

记者:各个朝代审美都体现在木雕造像中?

吴小刚:对,从造像就可以看出那个年代的审美观。比如说唐代以胖为美,所以雕刻出来的仕女都很胖,脸圆圆的。宋代外邦慢慢侵入,辽金的人非常魁梧,所以造像也是魁梧,肌肉发达的,但在形象上已经和老百姓慢慢接近了。到了明代,大肚子的人很多,所以雕出来的造像也是肚子很大的。所以说从肚子的大小上也能鉴别(造像)是什么朝代。到了清晚期以后,人们的喜好渐渐偏向瓜子脸,所以清代的造像也是这个形象,都是消瘦的。如果过两百年每个人都以头上长个包为美的话,那他们的雕像也肯定是那个样子的。

真假难辨

记者:但是如果懂得这些的人来造假,就很难分辨了。

吴小刚:现在已经发现几批十几年前雕塑系的专家和作伪的人一起做出的“高仿品”,所以说懂行的人作假这事儿不新鲜。碳十四检测对于木雕来说没效果,人家完全可以拿宋代的棺木来雕刻,要骗机器是太简单的事情。所以木雕只能用眼学来鉴定。

我本来打算出本书,说这些辨别真伪的小窍门,但是就怕以后有些人照着这个做假,那以后我们鉴定都有点麻烦了。       

记者:听说您当初也交了几十万的“学费”,这些造像后来怎么处理的?

吴小刚:都放在我的博物馆里,多看以后就不会犯同样的错。因为造假的手段越来越丰富,每天都有新的手法出现,每年都有新的品种现世,你要买到这种你就要多看,以后就会知道这个是不对的。

注:本文来源于《古典工艺家具》2015年9月刊,采访:汤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