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刚在博物馆前
博物馆位于风景秀丽的苏州吴江,分为道教馆、佛教馆、综合馆
令人揪心的木雕造像收藏现状
很多藏家对于中国木雕造像领域并不熟悉,这一领域的实际情况可能比藏家想象还要严峻得多。
吴小刚:国际收藏界对中国木雕艺术品厚爱无比。国外一流的博物馆,基本上都藏有精湛的木雕作品,有些甚至是独一无二的。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于1900年10月在新疆尼雅寺庙废墟中挖掘到的汉代木雕立佛,现存大英博物馆,堪称中国“丝绸之路”的瑰宝,是目前可知我国最早的木雕佛像。2006年,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一尊金代彩绘木雕佛像曾创下74.4万美元的成交价记录,可是,回看国内,情况却大相径庭。
2014年9月底,我看到一则《5尊流失的古代观音像从泰国运回国内》的新闻。本以为这是一条再普通不过的消息,后来搜索了一下,发现居然有那么多家媒体报道。可这5件木雕佛像,用眼一扫,就知道全是现代仿品,报道居然写成唐、宋、明不同时期的造像,真是贻害不浅。不要说民间,国家文博部门对木雕造像的认识也很不足。中国国家博物馆宋彩绘木雕观音菩萨坐像,赫然展出许久,实为新作仿品,是我率先在网上发表了5篇质疑文章,后来得到了包括金申先生在内的很多专家和藏友支持。
八仙 清
高25厘米
吴小刚藏
斗姆 道教崇奉的众星之母 清
雷公 清
水月观音 元
文官头像 宋
高26.5厘米
吴小刚藏
市场已打开,价格仍低谷
与国内金铜造像火热的情况相比,木雕造像市场温度偏低,但收藏机会却并不逊色。
吴小刚:从市场角度而言,木雕造像一直比较冷,价格比较低,其中原因很多。比如说,这些造像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前,都是供奉用的,不是收藏的。在20世纪80年代,我们国家才有人开始研究木雕造像。收藏家对木雕造像的认识上也不是很足,往往看重外在材质,轻视内在艺术,加上木雕造像存世量又少,也不太适合炒作。
我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买木雕造像,当时真是特别冷,几乎没有人买。2005年以后,因为真正系统收藏木雕造像的藏家出现,这些造像的价格才开始走高,市场也才打开。我印象当中,湖南、广东的木雕佛像差不多就是我“炒”起来的。当这两大木雕造像集散地价格抬升起来以后,其他地区自然水涨船高,跟着上来了。从2005年到现在,说木雕造像涨了10倍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这还是指中上水平的木雕造像,普品不算在其中——普品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而精品则是10倍、20倍、30倍的增长。即使如此,今天我们通过对比其他艺术门类和大市场来看,木雕造像的价位还处在低谷中,完全还可以进行收藏,尤其是稍微年份高一点的,更值得收藏。
雪山大士 释迦牟尼佛在成佛前雪山修炼的形象 明
高32.8厘米
吴小刚藏
杨四将军 清
打眼几十万,照收千尊木雕造像
进入木雕造像市场存在个人机缘问题,吴小刚的经历颇值藏友借鉴。
吴小刚:我记忆中,应是在1996年时收到了人生中第一尊木雕造像。那尊楠木观音像,有着超凡脱俗的神采和气韵,令我如痴如醉。不过,我真正大规模收藏是在2005后才开始的。那年我无意搜索到了雅昌网,然后进论坛跟着全国各地佛像爱好者的帖子一点点学习,慢慢地成长,其中光是打眼交的学费就有几十万元。但总的说,我悟性还算不错,经过这些年,藏品积累有近千件了,题材包括道教的天尊、元君,佛教的菩萨、罗汉等,年代从元代延续到民国。今天还成了雕塑版的版主。2005年前我一直喜欢的就是木雕造像,这不是其他材质的造像不好,金铜是铸造出来的,泥塑是捏合的,它们各有特色。可我一直认为,木雕造像取材于树木,它有一个生长性在其中,制作成一尊木雕造像后,看到的就是一种有灵性的、活的感觉,我喜欢这种感觉。
元至明 木雕紫阳真人像
长眉罗汉 明
我们绝大部分藏家喜欢明清木雕造像,因为品相好,没有残缺。应该说中国各个历史时期都有精品出现,但雕塑水平最高还是唐代和宋代。我以前也主要收藏明清宗教题材造像,现在主攻元以前的高古宗教木雕造像。
在我看来,经济价值只是一时,艺术价值是永恒的。有人建议我把这些造像今后捐赠给国家,我也同意这个观点。我收藏的都是宗教题材造像,我认为它们最该去的地方,一个是博物馆,一个是庙宇。我已经捐了两尊很漂亮的木雕造像。吴江博物馆十周年庆典时我将一尊清早期金漆木雕罗汉像捐赠,该像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2011年在绍兴著名的庙宇炉峰禅寺我捐赠了一尊木雕观音像。
近些年,我成立了万缘堂古代木雕造像艺术博物馆,将自己的精华藏品展出,并经常举办讲座,也撰写相关论文,目的就是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木雕造像的重视,最终达到弘扬古代木雕造像艺术的目的。
?本文刊登于《收藏》杂志2015年6期 原题目:《佳木葱茏 妙相流长——专访木雕造像收藏家、推广者吴小刚》
上一篇: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中国陶瓷发展历史
下一篇:老徐解读——雍正朝的文化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