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明珠 福建德化窑
地处闽中的德化县,距离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刺桐港很近,是中国古代三大瓷都之一。德化白瓷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有“猪油白”、“象牙白”之称。法国人美称为“鹅绒白”及“中国白”。德化窑能工巧匠,以德化建白瓷和高白瓷烧制人物,羽化佛像。在中国陶瓷历史上书写了辉煌的篇章,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国际影响。德化白瓷是中国瓷器艺苑中的一颗闪光明珠。
德化瓷的窑火始烧于唐,闻名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德化白瓷纯洁无暇,光洁莹润,在明代就开始名扬四海,畅销海外。器物有器皿及雕塑两大类。前者有碗、盘、碟、瓶、盒、罐、壶、杯、盏、洗、羹匙、灯座、炉、瓶、笔架、印章、篮、鼎、爵、匜、尊和觚等;雕塑则有观音、达摩、文昌帝(文曲星)、玄天上帝、弥勒、如来、罗汉、土地、天妃(妈祖)、和合二仙、寿星、八仙、岳飞、关羽、李白、屈原、昭君和西施等。德化白瓷既具有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特点,又有古印度佛教造像的健陀罗艺术和笈多艺术风格(其佛像都低垂眼帘作沉思冥想状)。德化窑雕塑作品的制作成型工艺,以模制为主,兼有少量捏制。模制(批量)的塑像与捏制(孤品)的塑像艺术价值相比,则大为逊色。德化白瓷的装饰技法多样,有刻划、印花、堆贴、透雕和浮雕等。纹饰、图案比较简单,有植物纹、动物纹、弦纹、回文、蟹纹、仿青铜器的兽面纹和道教的太极图等。清代顺治以前的德化白瓷最具特色的是瓷塑,其造型逼真生动,格调高雅,达到了德化窑工艺的高峰。为表现观音慈悲为怀,普度众生,救苦救难的佛教禅旨,神态刻画得超凡脱俗,有“以眼观鼻,以鼻观心”的视觉效果,另外,丰满端庄的仪表及亲和的微笑,似予人间无尽的关爱和慰抚,是中国人所心仪的“东方女神”的美丽偶像,具有惊人的艺术感染力,开创了德化窑雕塑艺术的新纪元。
德化白瓷是用氧化硅和氧化钾(6%左右)含量较高的瓷土制成,烧成后玻璃相较多,胎质坚密,莹润晶莹,透光度良好、白里闪微黄,正好是东方人物的肤色最完美体现,刚好成为不需要彩饰的德化窑雕塑高雅的肤质。断代的标准不能单看釉色偏黄或偏青,还要综合器型、器物的线条、堆塑纹饰及款识等诸因素。由于条件限制,烧成气氛偏重氧化,
孩儿红:瓷质颇厚,白中闪红,是明代德化白瓷极品。对着阳光照肉眼看去,犹如婴孩肌肤般粉嫩透红。
象牙白:瓷质坚密温润,白中蕴黄,宛如象牙,故名象牙白。
青白(绿白):白中泛绿,积釉部分呈水绿色。同样胎釉成分,还原焰烧为青白瓷。若用氧化焰烧之。则变成象牙白瓷。
猪油白:胎釉坚密光亮,润如油脂,略带黄色,但稍逊象牙白,如凝固的猪油。
桐油白:白中泛黄,温润如玉,略透明。多数产自三班窑,因色如桐油而得名。
葱根白:釉面能映见手指,瓷质纯洁白净,宛如葱根的颜色,故名葱根白。
邢窑白瓷、定窑白瓷及南方窑口青白瓷、景德镇窑枢府瓷与德化白瓷相比,其温润有余,凝重不足。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说“后制者出德化,色甚白,而颇莹亮,亦名福窑——白者颇似定窑,惟无开片,佳者质颇厚,而青里能映见指影,以白中闪红者为贵”
德化白瓷在中国历史悠久,拥有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经过长期的发展,制造工艺得到不断发展。特别是在二十一世纪,陶瓷制品结构的合理调整,迎合了国内外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实现了艺术和产业的完美融合,取得空前成就,赢得了国内外人士的赞誉。其陶瓷业被评为“中国百佳产业集群”。德化白瓷不仅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而且其烧制技艺也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该县苏青河(已故)、邱双炯二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分别入选第一批、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德化县蕴玉陶瓷雕塑研究所和德化县宏益陶瓷雕塑研究所成为福建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备选名单。
下一篇:漳窑:海上丝路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