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 注册 服务热线:400-608-1178

嘉靖青花龙纹大缸鉴赏

作者/来源:曹斌发表日期:2018-10-243262

大明嘉靖(公元1522—1566年)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明朝使用嘉靖这个年号四十五年,是明朝使用第二长的年号(最长的是明神宗万历帝四十八年)。

明代嘉靖一朝瓷器,形成了一种非常特殊的时代风格,一方面由于嘉靖朝开启海运对外交往和贸易的扩展,使瓷器作为主要外销产品大量倾销海外市场,从而极大刺激了国内瓷器生产,使瓷器品种和釉色迅速创新。据兰浦《景德镇陶录》一书记载:当时景德镇瓷器“制作益考,无物不有。”其中五彩器的制作,继成化后又开创了我国彩瓷生产的新局面,质量和数量都蔚然可观。与五彩同时发展的另一类叠饰彩釉瓷,如红釉黄彩、黄釉红彩、绿釉红彩、红釉绿彩等等,釉彩搭配也十分醒目。除彩瓷极具特色外,嘉靖青花由于其青花钴料改用回青料,色调蓝中泛紫异常浓艳,构成了鲜明的时代特征,这种色调持续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制,到嘉靖发展到了顶峰,帝王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总代表,他的意志可以决定一切,因此当嘉靖皇帝崇信道教,特别是他中年以后,千方百计妄想成仙长寿之时,其崇道之风影响了整个社会,其中受影响最深的,是为皇室生产日用瓷器的景德镇瓷业。据有档可查的记载,嘉靖朝对景德镇派烧的官窑瓷器达60万件。此时瓷器也生产了许多各种祭器,而且各种器物多作成方形、棱形或多边形造型,纹饰多具道教色彩,而且成功烧制了器型精美硕大的青花龙缸,祈福祝寿之意充斥其间。

嘉靖朝的御窑瓷器有两个特点:一是品种数量多;二是瓷器型制较大。在烧瓷工艺中一项难得的成就,就是成功掌握烧制了青花大龙缸的技术。嘉靖青花大龙缸器型硕大周正,风格敦厚古朴,是以耗时靡费、烧制工艺极为复杂而著称的经典之作。期间官窑所生产的青花龙紋大缸因工艺复杂,耗时费力,做工精致,有旨奉烧,民间稀有。是难得的明嘉靖大件官窑瓷器,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嘉靖青花龙纹大缸,即形制巨大的青花瓷缸,因周身绘饰龙纹而得名,属嘉靖朝的名品重器。


明嘉靖官窑青花大龙缸

口径:56厘米、底径:40厘米、通高:55.5厘米、腹围:177厘米,重约:40千克


明嘉靖青花双龙赶珠纹大缸,器型圆硕,板牙唇口,直口弧腹,上丰下敛,平底无釉。胎质:紧密坚硬,釉质:肥厚滑润,釉色:白中泛青。缸体:四段五结修胎工整,内施青白釉,外罩透明亮青釉。青花紋饰使用回青料,发色蓝中泛紫,浓艳处有银白色氧化锰聚斑点,釉面有吃釉现象,为西域含高锰低铁的“回青”钴料添加国产“石子青”钴料的调兑混合青花料特征。

青花缸主体纹饰所绘,前后两条海水云龙赶珠紋,前顾后盼,遥相互应,栩栩如生,画风古拙,画工精致,章法严僅。寓意同心协力、共创双赢。绘画采用勾勒平涂和一笔点画技法。1.口顶面饰变体云纹。2.缸体上部有长9厘米、宽2.3厘米的长方框,内书单行“大明嘉靖年制”六字青花楷书横款,款识书写规整,字体古朴端正。3.板牙口沿饰几何纹。4.口沿下颈部及近底处饰一圈卷草灵芝纹,缸腹部饰海水龙纹、莲纹、宝珠纹;腹部主体纹饰为双龙抢珠,上所绘两条巨龙,一龙戏珠在前回头张望,一龙紧随其后,相互追逐而行。它们昂首曲颈,怒目圆睁,四肢强劲有力,五爪呈风车状,勾爪锋利;双龙升腾于云海间,似在嬉戏,又似在兴云布雨。5.底足部绘饰変体莲瓣纹。6.缸体图案有四道青花弦纹区分纹饰层次。整体五层纹饰展现出威武姿势,尽显皇家气派。此缸形体硕大气势宏伟,色泽浓翠艳丽,具有明嘉靖青花官窑瓷器的时代特征。

嘉靖朝的龙纹形式多样,龙纹以游龙为多,龙嘴似猪嘴俗称“猪嘴龙”,有少数龙嘴大张,有相对而舞的,有正面张牙舞爪的,有两龙争珠的,有回首而望的,行踏飞舞于云海,游刃于海涛之中。此缸的龙纹饰有张口和闭嘴龙两种,呈前视和后盼之姿。有龙冲天入地、驾云行海,叱咤风云的皇家神威。


明嘉靖官窑青花大龙缸


《景德镇陶录》说“缸多画云龙或青花,故统以龙缸名之”,述出了器物名的由来,它是封建帝王专用之物。早在明洪武二年时期景德镇御窑厂便设有龙缸窑,专门烧制大龙缸。宣德时期龙缸窑一度达到32座,到明代中晚期的正德、嘉靖时期,由于烧青花窑数量少,龙缸窑多而空闲,就将龙缸窑改砌青花窑16座,仍存大龙缸窑16座。这种大龙缸以及绘有其他图案的青花大缸,主要用途是供皇宫及陵墓里随葬供奉和上层社会消防灭火的储水器。同时,青花大龙缸因结实耐用,在宫中还被用来储存粮、油、水。明嘉靖年间(1522-1566),皇宫内时常因太监燃放烟花和用火不慎等引起火灾,因而嘉靖皇帝十分重视防火,派人到景德镇专门烧制大龙缸用来储水防火。但更多的时候,大龙缸被闲置,成了事实上的大鱼缸。


明嘉靖官窑青花大龙缸局部图


明代大龙缸的烧制工序复杂,技术难度大。为满足宫廷的需要,御窑场内专设龙缸窑,配备掌握龙缸烧造技术的龙缸匠,还有画匠和各种夫役,来专门烧制大龙缸。首先需要3到5名工匠分段拉坯,然后将缸坯镶接在一起,再经过修正、定型,缸坯才算做好。入窑后火候难以掌握,稍有不慎缸体就会开裂,因此成品率较低,当时就有十窑九不成之说。

据《景德镇陶录》中记载:“缸窑,明厂有龙缸窑。烧时溜火七日,然后紧火二日夜,封门又十日,窑冷方开。每窑约用柴百三十摃,遇阴雨或有所加。有烧通青双云龙宝相花缸、青双云龙缸、青双云龙莲瓣大缸、青花白瓷缸、青龙四环戏潮水大缸、青花鱼缸、豆青色瓷缸等式。”

也就是说:烧制一口大龙缸,要用整整19天时间才能烧制成。明朝王世懋在《窥天外乘》中描述:“嘉靖间,回青虽盛,鲜红土用绝,烧法不如前,而上命烧大缸,比入火,十无二三完好者,坐是为虚费甚钜,而人莫敢言。”景德镇御窑厂工匠们因烧不成龙缸,遭到朝廷的重罚,甚至丢掉性命,或招来杀身之祸。

到万历年间,因为烧制龙缸不成,甚至爆发了御窑厂窑工罢工事件,据史料记载:万历二十七年(1599),御窑厂奉旨烧造青花大龙缸,由于西域回青料逐渐用尽,麻仓土的枯楬,景德镇御窑场的工匠只能使用国产青料和高岭土烧制青花龙缸,但烧制出的龙缸青花色泽和器型,已无法与嘉靖时期相比,因久烧不成。当时是一个名叫潘相的宦官监理景德镇窑务,监督烧造大龙缸。潘相假天子之命,对陶工、窑户进行“例外苛索”,动辄鞭挞甚至杀害窑工,工匠瓷工处境十分凄苦。由于烧造期限的临近,太监潘相更是变本加厉,工匠随时都有性命之忧。窑匠童宾看到同伴们的困苦,非常愤慨,纵身跳入窑内,赴火而亡,以示抗议。

同行的瓷工悲痛万分,决心烧好窑内瓷器,以此表达对童宾的哀悼。后来开窑一看,大龙缸果然烧造成功。童宾之死,激起了全体瓷业工人的义愤,最终导致民变,景德镇工匠群起焚烧了御器厂。此举吓坏了督陶官潘相只好偷偷地溜走。在瓷业工匠的强烈要求下,朝廷为平民怨,缓和局势,在御器厂的东侧修建“佑陶灵祠”,为纪念童宾立祠,并敕封童宾为风火仙师。自此以后景德镇每窑口烧窑前必须先祭拜这位“火神童公”,这一烧窑前的习俗延续至今。


景德镇窑工为童宾所立的“佑陶灵祠”


在万历朝,嘉靖青花龙缸便成为珍贵稀有之物,万历皇帝朱翊钧虽贵为天子,为什么要用嘉靖年制造的龙缸来陪葬呢?因为该种龙缸主要是在皇陵、太庙等皇家祭祀重地使用的。万历朝以后由于,“麻仓土”和“回青料”已枯楬,加之技术退步。万历晚期景德镇御窑再也烧不出精美的青花龙缸了,龙缸也就再此绝迹。以至到万历皇帝朱翊钧驾崩时,定陵地下宫殿的陵墓内所随葬供奉的青花大龙缸,只能使用嘉靖年间烧造的“大明嘉靖年制”款的青花大龙缸了。


万历定陵地下宫殿里随葬的青花龙缸


从定陵出土的嘉靖青花龙缸与图所示相比较来看,它们之间除了大小、辅助纹饰(定陵龙缸的颈部及近底处饰莲瓣纹)不同外,其它如造型、青花发色、主题纹饰、款识书写等基本一致。而且近些年在景德镇御器厂也发掘整理出土了相类似的青花龙缸残器。

嘉靖龙纹的特征是:龙的头部略圆,比前朝显细、鬃毛成蓬(过去是疏发),龙发呈三角形有向上冲或向后斜上冲之势。上下颚较长,特别是上颚端肉发达,高高突起,呈如意状,形如猪咀,所以俗称“猪嘴龙”。鼻翼的两侧长出对称的长曲须,向上冲或向前冲。两眼并列,圆睁视前,眉毛绘成锯齿状或是并列对称成束,龙须短而弯曲。张口吐舌龙,舌短且宽成匕状,有的舌端微上弯。龙爪五趾,像前朝所绘呈前四后一的“风车轮”状,但是形似而显无力。关于龙的爪数,历代龙纹有三爪、四爪、五爪之别。《元史·顺帝纪》:记载至元二年(1336)夏四月丁亥的禁令:“禁服麒麟、鸾凤、白兔、灵芝、双角五爪龙、八龙、九龙、万寿、福寿字、赭黄等服。”据此可知五爪龙图案只有皇家才能使用,民间不能使用五爪龙图案。


明嘉靖官窑青花大龙缸


《江西大志·陶说》:“旧陂唐青产于本府乐平一方,嘉靖中,乐平格杀,遂塞。石子青产于瑞州诸处。回青行,石子遂废。”可知嘉靖时期景德镇曾使用三种青花料,即乐平的陂唐青、瑞州的石子青和西域的回青。回青只有官窑使用,有官府专门保管。一般民窑是不能得到的。

明代嘉靖青花龙缸的缸体硕大周正,风格敦厚,古朴规整,呈色浓翠艳丽泛紫,其青花比永宣青花明快,较正德青花亮丽,比成化青花浓艳。龙缸作为一种礼器和实用器,它既专一又多能,既结实又耐用,既优雅圆润又赏心悦目。


明嘉靖官窑青花大龙缸局部图


青花大龙缸是皇宫的专用器,一是在皇陵、太庙等皇家祭祀重地使用;二是盛水防火;三是用来养鱼观赏。嘉靖朝大龙缸瓷质肥厚坚硬,胎体纯白厚重,龙缸由于器形硕大,胎体较厚十分难烧,因此有专人专窑烧制。专门掌握烧造龙缸技术的工匠叫“龙缸匠”也称为“大匠”。另外还有敲青匠、画师和各种窑役。烧造龙缸耗资成本巨大,如火候不当就要产生窑裂,胎土缺乏同样烧制不成功,因此很难烧造出一件完整的龙缸,当时有十窑九不成之说。现在景德镇窑工供奉的童宾祖师爷就是因烧制大龙缸而名传青史的,可见烧制大龙缸耗资巨大,更需精工细作,且技术要求非常高。又因龙缸形体硕大笨重,难于搬运。再加上其他诸多原因,使青花龙缸的保存流传难度增大,所以现在的存世数量稀少,因而更显珍贵。



明嘉靖官窑青花大龙缸内壁特征图


青花龙纹大缸,外壁饰青花龙纹,发色艳丽纯正,内壁施青白釉。青花龙纹气宇轩昂,身躯张驰硕壮,以庞然大物之态,行撼天动地之威,前后龙首遥相呼应,龙形矫健威猛,龙眼圆睁,不怒而威。双龙蹬踏穿梭在云天浪花之间。画风古朴雅拙。龙缸口沿处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楷书横官款,字体古朴端正。为宫庭官府用器,青花色泽浓艳,缸形硕大周正,风格敦厚古朴,颇具皇家气势。是嘉靖朝精品名器。


明嘉靖官窑青花大龙缸底部特征图


嘉靖青花龙纹大缸,历经近五百年的沧桑岁月,朝代更替,自然灾害,兵荒马乱的洗礼。能流传至今实属不易。此龙缸为明嘉靖朝御窑厂龙缸窑烧制,品像较完好(口沿有磕碰),传世品极为罕见。是鉴藏家梦寐以求的明嘉靖精品官窑大件瓷器。龙缸作为传世的实用器,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已远远大于实用价值。

“大明嘉靖年制”青花龙纹大缸,出身高贵,工艺难度大,存世量稀少,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嘉靖青花龙纹大缸承载的是我国古代历史,凝聚着传统民族文化的艺术结晶。器型硕大而精美传世至今,是一件非常难得的古代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