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六维辩证文物鉴定法的创新意义
文物鉴定是确保文物征集,保护,研究,传承,收藏和交易正常运行的核心基础性工作。但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文物鉴定工作远远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文博事业发展及文化市场发展的需要。鉴定界乱象丛生,国家级知名专家之间屡屡意见相左,其权威性受到社会质疑,使文博收藏和文化市场界无所措手脚;笔者在文物研究鉴藏和拍卖交流中也感同身受。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文物鉴定领域体制混乱,鉴定手段没有形成客观科学的理论体系。值得庆幸的是,文博收藏界许多精英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并对创新文物鉴定工作方法进行了积极探索。【文物鉴定与鉴赏】2013年9月号发表的王治国王晖同志【我国文物鉴定理论与方法亟待创新,突破和完善】一文就是一个典范。【以下引用简称王文】作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思想方法,结合几十年鉴藏实践经验,论述了自创六维辩证文物鉴定法的内容;其中提出的创新观点对开创我国文物鉴定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和推动作用。
一 建立独立完善的文物鉴定工作体制
首次提出建立独立完善的文物鉴定工作体制是【王文】的亮点之一。文章对文物鉴定领域的乱像进行了深刻分析,认为目前各取所需,各自为政的文物鉴定模式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事业发展和文物交流交易发展的需要;只有建立独立完善的文物鉴定工作体制,才能从根本上治理文物鉴定领域的乱像。笔者对此创新观点深以为是。认为建立独立完善的文物鉴定工作体制势在必行,并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充分认识建立独立完善的文物鉴定工作体制的必要性。
文物鉴定工作具有鲜明的特殊性和相对独立的自身规律,应当自成体系并有与其工作规律相适应的理论体系和独立完整的工作机制。一是从目前情况看,现有的文物鉴定工作模式,主要是以知名专家,文博机构研究人员,拍卖机构和艺术品交易机构从业人员及资深藏家分散式个体鉴定为主。由于对鉴定对象的认识标准不同一,对鉴定结果的期望值追求不同一,因此意见相左的情况屡有发生。其权威性受到了严重挑战和质疑;二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市场的发展,对文物鉴定工作准确性和权威性的要求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文物的征集,保护和传承,研究交流和交易,都需要文物鉴定工作有一个独立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工作机制;三是随着文化市场的发展,文物艺术品已成为社会法人组织和自然人投资理财的一项重要手段。据统计全国进入文物艺术品市场投资理财的群体人数已达七千多万,在其中流动的资金更是天文数字。而真正赢利的还不到百分之十二,有些投资者因此倾家荡产。这中间除了一些投资者急功近利一夜暴富的投机心理作祟外,各类自诩的鉴定专家的误导也难辞其咎。因此正如【王文】所指出的,文物鉴定工作已到了乱极必治的关键时刻,建立独立完整的文物鉴定工作的理论体系和工作机制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第二,制定文物鉴定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运行机制,加强文物鉴定工作的制度化约束。
文物鉴定工作乱象丛生各自为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规范文物鉴定行为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对鉴定工作缺少应有的制度化约束。鉴定工作常常按照约定俗成的形式随意进行;收费鉴定对其鉴定结果不承担任何民事法律责任。因此加强文物鉴定工作的刚性制度化约束,是治理其乱象的关键。一是在【文物法】中增补规范文物鉴定工作的内容。对各级各类鉴定机构的设置,鉴定资质的确定;鉴定从业人员准入条件;鉴定职称系列的考试,考核,晋升;鉴定程序和鉴定意见及其结果派生的民事法律责任做出明确规定。使鉴定工作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有条不紊的开展。二是建立独立完整的文物鉴定工作机制。文物鉴定工作具有鲜明的裁判性质。因此,应当把鉴定工作从文物管理部门,文博机构,拍卖公司及其它文物艺术品交易机构中分离出来自成体系;避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尴尬,和因名利驱动挂着专家头衔走穴敛钱的弊端;逐步推进文物鉴定机制的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进程,形成相对独立的文化产业,以维护鉴定结论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权威性。三是对现有各级各类文物鉴定机构和鉴定证书进行全面清理整顿,专业考试考核不合格的坚决取缔;取消以个人名义出具鉴定证书,改为以有资质的鉴定机构有偿出具,并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
第三,培育文物鉴定的专业化工作队伍。
文物鉴定工作还必须有一支专业化工作队伍。这是推进文物鉴定创新的基础性工作,必须常抓不懈。一是国民大学教育在设置文博专业的基础上,增设各类文物鉴定专业,培养具有专业强势的鉴定人才;二是建立文物鉴定从业资格考试准入制度,通过严格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鉴定实践考试,成绩合格者颁发从业资格许可证;三是建立完善的文物鉴定专业职称系列和考试晋升制度,调动从业者的工作积极性。
二 创新建立文物鉴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科学体系
中国文物考古事业虽已走过近百年历史,但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文物鉴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科学体系。从目前的情况看,正处于一个百家争鸣,乱极必治的关键时刻。把总结前人经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结合起来,创新文物鉴定工作理论和方法科学体系的条件已经成熟。笔者认为,【王文】在论述六维辩证文物鉴定法框架体系的内容中,提出的几个基本原则对创新建立文物鉴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科学体系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第一,文物鉴定工作是涉及多学科的系统工程,必须进行知识积累。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其产生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审美价值取向的历史痕迹和时代信息。而文物鉴定就是全面把握和正确破解这些信息并做出判断。这就需要鉴定工作者在认识上要把此项工作看作一项系统工程;在能力上要具有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一是具备史学功底。正如【王文】指出的,鉴定工作者必须学习熟知运用【中国发展史】,【中国美术史】,【中国科技发展史】,【中国古陶瓷史】,【中国工艺发展史】;二是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去把握文物的时代特征,历史地。辩证地分析文物和其产生的时代特征吻合度;三是在此基础上,运用审美观的时空穿越对位方法。即在面对鉴定对象时,要和其产生时代的审美标准,价值取向,生活习俗,制作工艺进行对位,把鉴定对象的时代特征,创造环境和历史审美观作为文物鉴定的前提依据从而做出正确的结论。
第二,把刑侦痕迹物证技术引入文物鉴定
【王文】首次提出把刑侦痕迹物证技术引入文物鉴定。即利用刑侦痕迹物证技术,破解文物老化的运动规律,轨迹,痕迹和其独有的dna密码,用文物老化的痕迹物证支持鉴定结论,从而使鉴定结论建立在更科学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这完全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将带来文物鉴定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一是因为物质的绝对运动和相对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文物作为历史文化载体的物质也不例外,从其制作产生运动就不会停止。这种运动既有同其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宏观绝对运动,又有其内部结构相互作用的微观相对运动。两种运动的结果,即有外部环境对文物老化的影响,也有其内部运动带来的微观结构变化。二是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运动的规律受时空环境和其内部结构的制约。三是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可以认识和破解的。因为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物质外观和内部结构由量变到质变的轨迹和痕迹,破解这些轨迹和痕迹,就能找的文物老化的dna密码。如这些轨迹痕迹和时空的关系;和其存在的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的关系;和其内部物理结构化学结构的关系。从理论上说,无论是金属文物的锈蚀,瓷器的胎釉气泡,玉器的受沁,都会有其特有的运动轨迹和物证痕迹。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统计学手段对文物老化运动轨迹和物证痕迹进行分析对比并找出规律,将是文物鉴定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当然,这需要文物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联手进行不懈的探索与研究。
第三,实行文物鉴定的三元化结论
【王文】首次明确提出文物鉴定结论由过去约定俗成的真品赝品两元化结论改为真品赝品存疑三元化结论。笔者认为,这是文物鉴定工作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重大突破,是辩证法在文物鉴定工作上的运用和创新。一是两元化结论在实践中存在极大的片面性。非此即彼非彼即此本身就是一个形而上学的命题。这种方法在文物鉴定上长期使用,带来的消极后果比比皆是。有的专家为了面子轻下绝对化结论,把赝品定为真品只能说功力不深,把真品定为赝品就可能埋没珍品,遗患子孙。二是两元化结论不符合认识规律。客观世界是无限的,人对客观世界认识是有限的。文物鉴定的认识规律也是如此。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文物博大精深,出现不认识的文物很正常,应当辩证地客观地再学习,再研究,再认识,而不能呈一时之能轻下结论。三是三元化结论的科学性在于其符合认识论规律。可以推动文物鉴定工作者去扩大知识空间和视野。正因为世界上有未知的问题,才会有人类精英不断去探索,去认识,去突破;实现认识上一次又一次的飞跃,实践上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客观世界是无穷的,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和认识也是无穷的。
三 整合文物鉴定的知识技术资源
整合现有的文物鉴定知识技术资源是创新建立文物鉴定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王文】认为,目前文物鉴定在乱象丛生中凸显的百家争鸣的活跃氛围,客观上为整合文物鉴定的知识技术资源创造了条件。笔者深以为然。现行的各种鉴定技术,各级各类鉴定机构和专家,只要站在振兴祖国文物事业的高度,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阔胸襟,互相学习,借鉴包容,去伪存真,从以下三个方面起步,就一定会为创新文物鉴定理论体系奠定基础。
第一,总结传统眼学鉴定经验,把其概括提高到理论高度
中国文物考古近百年以来,主流鉴定方法是传统眼学。鉴定家以其身经百战的实战经验,通过眼观,手触,心辨和感觉的方法进行,其中蕴含着大量符合规律和科学的经验是毋庸置疑的。这是创新文物鉴定科学理论体系的宝贵财富和深厚基础,对其进行总结提炼是我们的职责。一是各级文物主管部门应把此项工作作为科研项目申报立项。划拨专项资金,制定研究专题和验收标准,按照文物分类进行发掘性提炼,取其精要形成成果;二是鼓励传统眼学鉴定专家著书立说,授道解惑。对现有知名的各级各类学有所专,技有所精的传统眼学鉴定专家和民间收藏研究大家建立档案,并为他们著书立说授道解惑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激励机制,引导他们结合文物鉴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提炼传授自己的经验,为创新文物鉴定理论方法做出贡献。三是把传统眼学鉴定经验纳入国民教育文博专业课程,培养现代技术和传统经验相结合的文物鉴定人才。
第二,引入现代科技手段。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推进各领域创新的同时,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王文】提出把现代科技手段引入文物鉴定,这是推进文物鉴定理论和方法创新不可取代的正确选择。各级文物主管部门应当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常抓不懈。一是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保护宏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认识文物鉴定工作创新的重要性;把研发文物鉴定现代科技手段作为国家级科研项目,从破解各类文物老化规律和微观痕迹入手进行开发研究;二是鼓励各类文化艺术品交易机构,民营科研机构,企业,法人组织,自然人投资参与文物鉴定技术的研发,对研究成果授予专利投入市场有偿使用;推进文物鉴定创新的市场化进程。三是把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对目前正在鉴定实践中应用科技手段的利弊进行梳理改进提高;对研发中的科技手段通过尽快进入鉴定实践,不断推进技术创新。
第三,建立文物鉴定数据库。
与将现代科技手段引入文物鉴定领域的另一项重要配套工作是建立文物鉴定数据库。可靠的统计学数据分析是发现物质运动发展规律的重要依据;正确的数据分析可以证明,支持,推进文物鉴定科技手段的创新。但由于文物具有时空跨度大,运动环境差异大的特点,因此建立文物鉴定数据库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本着先易后难,单项突破,循序渐进的方式长期积累。一是做好建立文物鉴定数据库的基础性工作,建立数据信息模块并采集现有可靠信息。对传承有序或定为真品的文物老化规律和痕迹物证进行梳理,找出规律性特点输入数据信息模块,并在鉴定实践中评价该模块的可靠性,不断充实改进数据信息模块的内容和程序;二是坚持先易后难,寻求单项突破。从百年来文物鉴定的实践看,人们对书画和瓷器的老化规律特征及其所体现的时代审美特征,工艺技术特征和艺术风格特征的认识相对成熟。如书画可先采集建立时代艺术风格,绘书载体和颜料,个人艺术风格等方面具有规律性的数据;瓷器可先从研究气泡老化与时空和环境的关系入手发现规律性的可靠数据;三是坚持反复的鉴定实践和实验,不断提高数据信息的准确度。
综上所述,【王文】在论述自创六维辩证文物鉴定法的内容中,提出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观点对解决目前我国文物鉴定领域存在的问题,推进探索创新文物鉴定理论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借鉴意义。
三 整合文物鉴定的知识技术资源
导言略
第一,对以眼观触摸思辨为基础的传统文物鉴定经验进行全面系统总结,找出经实践反复检验符合实际的规律性知识点并进行理论概括;
第二,把现代科技手段引入文物鉴定领域;
第三,分类建立文物鉴定知识,技术及老化痕迹数据库。
结束语略
上一篇:中国古玩市场专家分类
下一篇:文物鉴定公信力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