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进古玩收藏殿堂数十年,刻铜墨盒上手无数,最令我心动的却只有一两方,其中之一,便是张樾臣刻,陈师曾题诗作画的松华斋所售“竹梅图”刻铜墨盒。
那日古玩商人送来六七方刻铜墨盒,独独这方,不唯包浆熟润浑厚,古旧气息扑面而来,尤其文人意趣让我眼睛一亮,当即爱不释手。仔细些看,画面为欹梅修竹,一花一瓣,一枝一叶,皆生机盎然。题一诗,为“竹高淇澳风,梅醒罗浮梦,共有岁寒心,不受霜雪冻”,落款竟是陈师曾。行草洒脱,殊为大气。
《淇澳》为《诗经·卫风》中的一首诗,其中有“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淇为黄河支流淇水,澳即淇水之滨,当地翠竹闻名于世,文人墨客们以淇澳代指竹林。“罗浮梦梅”则典出柳宗元的《龙城录》,柳宗元描述隋朝杨坚在位时,睢阳人赵师雄游罗浮山,困乏而酒醉,和衣倚卧在古梅下睡去。迷惘中见一素装女子提了壶洒来与他同饮,女子周身芳香袭人,又有一绿衣童子载歌载舞,为之助兴。曙光初照时,赵师雄醒来,此时明月西斜,满天星星亦已渐行渐远。他发觉自已竟然倚靠着一株大梅树睡了一晚,枝头翠羽鸟仍在婉转歌唱,方才猛然醒悟,原来,梦中与梅花仙子和绿羽鸟共度了昨夜良宵。后人传颂开来,引以为人生如梦的典故,亦以“罗浮梦”、“罗浮美人”、“罗浮”代指雪中梅花。
“竹梅图”刻铜墨盒上的翠竹和雪梅组合,民俗文化称为双清图,标帜清正廉明和雅洁清高的形象。“清”是中国民俗文化中的一种素质修养和意识追求,是文人画家们最崇尚的高洁品行,是一种有高度的思想境界。譬如清修如鹤,清心涂胆,清角吹寒等,都是“清”所涵盖的品德气骨。梅、兰、竹、菊、石、松、水仙是“双清”图通常借用的拟人化对象,选取它们中的两种有机地作一组合,明白地表达推崇“清”的意趣情怀。梅竹图,梅的傲雪欺霜无须多说,竹的高风亮节,亦早已被认定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盒盖上刻画的正是“罗浮美人”和竹君子,竹的瘦劲挺拔,梅的素洁清丽,刀笔过处,雅雅脱俗。静心凝眸片刻,小小方寸之间,竟能觉出萧风竹韵,亦可闻到袭人梅香,文人画气味何其醇和,文气书香呼之欲出。挥毫者心境的高雅,操刀者技艺的卓绝,都非凡夫俗子可奢望。
陈师曾“竹梅图”刻铜墨盒,其底款为“松华”,即北京琉璃厂松华斋南纸店,是琉璃厂300年老字号。进琉璃厂经由淳菁阁西行不远便是,对面路南有松古斋,再往西,路北是懿文斋。松华斋之所以享誉四方有两个缘由。一是北洋政府陆军部次长徐树铮将军1914年创办京师私立正志中学,也即后来的首都师大附中,常常邀请首都名人傅増湘、叶公绰、林纾、姚永朴、姚永概去松华斋闲坐品茶。二是陈师曾与齐白石、林琴南等名画家的笺纸画稿,淳菁阁、松华斋、松石斋、懿文斋、荣宝斋最多。陈师曾画稿虽落落数笔,但疏密有致,笔触潇洒,气韵不凡。
陈师曾来自名门望族,一门四代五杰。祖父陈宝箴是晚清洋务运动实权派风云人物,曾任湖南巡抚。父亲陈三立,是中国近代诗坛泰斗。二弟陈寅恪,是清华大学中国一代史学宗师。陈师曾之子是中国植物园之父陈封怀。陈门五杰,今古传奇。其故乡义宁为追思陈氏五杰,今日建有纪念广场,家族荣耀,光照千秋。
陈师曾精于诗画和篆刻,是中国近代著名诗人、学者、美术家和书法篆刻家,也是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先行者。梁启超说“现代美术界,陈师曾可称第一人”,文人画出类抜萃,是中国近现代“文人画”的精神领袖,可谓画坛巨擘。这就不难理解,师曾为什么会成为给松华斋南纸店提供笺纸画稿的主要作家之一。这方“竹梅图”刻铜墨盒,很显然的,是选用了师曾笺纸画作稿,錾刻上墨盒的。松华斋刻笺纸画的名师,据说是人称东山的张师傅。但刻铜墨盒,则大多是刻铜大家张樾承亲为。
琉璃厂同古堂、松华斋、淳菁阁和荣宝斋等老字号南纸店,凡刻铜墨盒,画稿必出自齐白石、陈师曾、陈半丁等名师之手,操刀艺人则一定是寅生、张樾臣、茫父等刻铜大家。陈师曾“竹梅图”刻铜墨盒,刀笔纵横,金石味十足,从錾刻的风格和功力判断,认定为张樾臣奏刀不会有错。
名家画稿,名典传奇,名家錾刻,名店售出,“四名”同盒,岂是一般刻铜墨盒可以相提并论的。
送鉴指引
通过联拍在线官网
(www.51bidlive.com)
联拍在线微信端、APP端
均可轻松送鉴
送鉴热线
400-608-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