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 注册 服务热线:400-608-1178

略論中國傳統文化的遺失

作者/来源:沈琮奇发表日期:2017-03-22742

傳統是一個民族的血脈,文化則又是傳統的精髓與載體。近年來,宣導國學復興、恢復傳統習俗、打造文化軟實力幾乎成為民間和政府對文化傳統的共識。我們站在歷史的視角,借助於文化學、詮釋學,對傳統文化的歷史境遇、失落與回歸作了一個多維的分析,以一個學人的憂患意識作出了可供人們反思的命題——傳統的丟失。論題的目的在於宣導傳統文化與復興的緊迫性。

全球化時代必然帶來文化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文化全球化是在保持差異性前提下的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文化全球化給中國傳統文化帶來了挑戰更帶來了機遇,中國傳統文化唯有積極地進行文化整合,才能更好地得到繼承和發揚。

 我聽到過這樣一個說法:內地的中國人看上去最不像中國人,比中國內地人更像傳統意識上的中國人的是中國香港地區的中國人。因為香港地區的中國人比內地中國人傳承和堅守更多中國傳統。中國的傳統佳節,港人的慶祝方式普遍比內地傳統和隆重,比如風水,舞龍,舞獅,中國禮儀,拜關二爺等。還有人說臺灣地區的中國人比香港地區的中國人還像中國人,臺灣同胞對中國的國學瞭解得比中國內地人和港人都要深厚。還有人說韓國人比中國臺胞還有中國味,他們的國旗就是中國的太極八卦圖,看他們的韓劇,典型的中國封建家長制。男女長幼,尊卑分明!比韓國人還像中國人的是日本人,他們的文字,他們的禮儀,他們對中國文化的頂禮膜拜和傳承發揚,是我們難以想像的。日本松下公司規定每位員工每天都要認真的背誦《孫子兵法》,要做到對《孫子兵法》倒背如流。而我們中國80%的老百姓,大部分時間是在想怎麼維持接下來的生計,我們的討論話題大多都是:教育,醫療,住房,食品安全,官員腐敗,哪里還有足夠的時間來研究老祖宗的東西。什麼時候國家把財富能與民共用,我們不再擔心教育,醫療,住房,食品安全,官員腐敗,當然我們也能夠開始提升我們的文化品味,傳承老祖宗的文化!無人可以否認,當下的中國正強勢地“跨入”世界——憑藉著強大的經濟實力,這是一百年來最有力量的一次進入。然而,走向世界的中國人必須回答的是:我們是中國人,但我們究竟是怎樣的中國人?當中華民族再一次成為全世界的焦點,中國將以怎樣的形象示人?前些年的國家形象宣傳片沒能回答這個問題,反倒是“傳統丟失,中華不再”等等質疑聲充斥媒體。大家都在說,傳統文化早已丟失,可是——它真的丟失了嗎?基因成就物種,傳統塑造國族。如果傳統盡失,我們不可能是中國人。或者換一個角度,如果回到“醜陋的中國人”這個話題上,我們還能說:傳統文化已經丟失了嗎?當國人的種種不文明現象暴露在世人面前之時,所有指責之詞都貼著明確的標籤:中國人。以不文明的行為辨識中國人,甚至成為國人的自嘲的一種方式。如果說傳統文化有精華有糟粕,那麼,我們是不是唯獨繼承了糟粕呢?讓我們試著把它拆開來看看。


所謂傳統文化,分三個層次:知識、儀式和精神。知識層面。“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這是清朝人李漁編寫的《笠翁對韻》中起始的一段。中國大陸的年輕人,即使是研究生畢業,也很少有人知道。如今它出現在部分幼稚園的教材中。曾經,它只不過是兒童啟蒙的初級教材,十多章好幾千字,從自然現象到歷史典故,都在一句句的對仗之中,牙牙學語的孩童每個人都能背誦。儀式的傳承,很多時候需要物質的載體。百年來的幾次暴風驟雨,將那些承載老百姓寄託的“封建迷信”建築毀之殆盡,造成的後果是:從傳統節日到日常祭祀,中國人敬天法祖的傳統已無處寄託,對先人的追思難以通過具體的形式得以表達。形式的消失,連帶傳承的遺忘,清明、七月十五、十月朔日,也只有這幾個最重要的日子,偶爾能在老城區的十字路口看到燃燒過的痕跡。我的母親每逢清明、七月十五、年三十都習慣性的問我,等我們“走了”,還不知道你們懂不懂這些風俗,每次都不寒而慄,自不必說;仁義禮智信,也無顏去談。丟失的的確太多太多,但至少有一點,還有那種踩不滅、打不死的“韌性”。中華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但從歷史來看,元朝的鐵騎,在席捲中原大地九十七年後絕塵而去,文化上的交鋒以遊牧民族的失敗而告終;滿清的統治,沒能在精神上隔斷中華文化,結果是滿族文化被龐大的中華文化同化、吸收。是什麼成就了這世上惟一沒有斷滅的古老文明?正是中國人所獨具的韌性。這“高度的韌性”,讓中華文明頑強地保留下來,幾千年,綿綿不絕。因了這韌性,我們依然是中國人。只要有這一點,傳統文化都不會丟盡,它已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基因裏、血液裏。那麼,丟失的那些怎麼辦?寬大的漢服穿在身上自己都看不順眼,修繕、重建的古建築遭千夫所指——如果不是“自然而然”,挽救這些傳承的努力,往往最後落個鏡花水月。還不如:扔掉怨天尤人,奮力向前。已經打破的東西如果不能拾起,那就讓我們繼續走吧。一百年前,當袁世凱奪取革命成果當上了大總統之後,“天真”的孫中山出任全國鐵路總經理,拿起鉛筆,打開中國地圖,在其上繪下了他心中的藍圖——16萬公里的鐵路。他的筆尖甚至一直畫到了青藏高原。眾人都嘲笑他。時至今日,中國大陸鐵路總長約10萬公里,青藏高原通了列車。他的夢想就快實現。因為夢想,所以偉大。即便這個夢想的實現需要五十年、一百年,甚至更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也許“前所未有的人類文明”值得期待,我們不妨把它看作一個夢想。那是中國的夢想。什麼事情都沒有絕對的,都是相對的。

 五千年的文化沒有丟失過,但在很長時間裏讓我們遺忘過,這一兩百年中國人真的怕了……。現如今首先就富人來說,由於中國是近二三十年才開始慢慢的富裕起來,擺脫長久以來的貧困,由於貧窮讓國人受盡了屈辱,國人深知窮就要挨打,如今有錢了揚眉吐氣,還不好好的揮霍炫耀一下?自己有錢如錦衣夜行,所以要讓天下人知道,說句不好聽的話,這些人都像個暴發戶,沒見過錢似的,有了些錢就被名利沖昏了頭腦,他們天天都在想著如何炫耀自己的財富,那還會有時間和心情去研究聖賢經典和傳統文化呢?還有那些沒錢的人,又分為兩類,一類是看到別人有錢,總是去抨擊、挖苦、謾罵、嘲笑社會的不公平,而自己不去行動,另一類倒是行動了,可是為了一最快的速度聚斂財富鋌而走險,造就了貪官污吏、不法商販、犯罪分子。這一切的一切不能怪國人,也不能怪國家,是近百年來中國窮怕了,而當今國家又一味的追求GDP而忽視對傳統文化的弘揚。(近些年來國學吵得很熱,但漸漸被商業化了,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反觀外國,人家很早以前經濟就很發達了,所以國民素質才比較高,面對出現的一些法律解決不了的社會問題,他們意識到了從根源上治理才是最究竟的,所以中國傳統文化才會比較欣賞,(韓國雖然也受過侵略,不過他經濟要比中國騰飛的要早等等原因。)總而言之,很多國人當前就是一切向金錢看齊,部分人逐漸喪失了倫理、道德、親情、誠信、素養。好的傳統文化被丟在一旁,眾人對於名利趨之若鶩,一夜暴富的偶例讓人們被浮躁、貪婪蒙蔽了雙眼,社會上充滿爾虞我詐……中國丟棄的被外國研究了……當然,也可能是中國人多,不好管理,還有封建思想的影響等等原因,我不知道外國是不是也曾經有過這種拜金現象。但是我堅信,這種現在社會上現象將來一定會改變的。中華名族屹立五千年而不倒,人類唯一千年文明傳承下來的名族,本身就體現了其強大的生命力,是不怕一切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