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 注册 服务热线:400-608-1178

龙泉窑贯耳瓶及其相关问题

作者/来源:叶英挺发表日期:2017-05-172249

宋代龙泉窑瓶类器物品种丰富,式样优美,贯耳瓶即是典型之一。

龙泉窑烧制的贯耳瓶式样有多种,如四川遂宁窖藏出土器物中就有两类造型迥异的龙泉窑贯耳瓶。其一是长腹式贯耳瓶,敞口,圆唇,束颈,颈部附一对小的管状贯耳,长弧腹,内圈足。处州青瓷博物馆也有类似贯耳瓶(可参见拙著《龙泉窑》页127图75),黄釉泛青灰,局部开冰裂纹,为南宋早期制品,而遂宁窖藏出土的这只胎骨厚重,其胎釉特征明显为南宋晚期制品。两者在器式细节上有些微区别。另一种是长颈式贯耳瓶,直口,长颈,颈上部附一对管状贯耳,圆鼓腹,圈足直而略内敛。遂宁窖藏出土的此式贯耳瓶有大小两种尺寸,小的高度仅16公分左右,大的则有31公分。类似贯耳瓶还见于英国大维德基金会相关藏品(高33.7公分,断代为元/明)以及杭州元代鲜于枢墓相关出土器物。此式贯耳瓶亦见于哥瓷制品,如1952年上海市青浦县任氏墓出土的哥窑贯耳瓶(现藏上海博物馆),形制上与龙泉窑产品有一定区别:腹扁鼓近荸荠状,管耳直径较大,管耳与瓶口齐平。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图1(左)、敞口贯耳长腹瓷瓶(现藏四川宋瓷博物馆)

图2(右)、黄釉长腹贯耳瓶(丽水市处州青瓷博物馆藏品)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图3(左)、遂宁窖藏出土南宋龙泉窑大贯耳瓶(现藏四川宋瓷博物馆)

图4(右)、遂宁窖藏出土南宋龙泉窑小贯耳瓶(现藏四川宋瓷博物馆)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图5、上海市青浦县任氏墓出土的哥窑贯耳瓶

此外还有一种仿青铜壶式样的贯耳瓶,仿古色彩浓厚,且称之为仿古式贯耳瓶(壶),可参见日本常盘山文库相关藏品,整器作椭园形,敞口外撇,硕颈微束,丰腹下垂,高圈足,圈足在器身正面对称置两长方形穿孔,颈部上下饰凸弦纹两道,两侧附管耳一对,管耳装饰夔龙纹,紧贴瓶颈呈束腰式。另有一种瓶式接近仿古式贯耳瓶,但风格上较随意,且称之为仿古变式贯耳瓶。仿古式贯耳瓶除龙泉窑之外,亦有南宋官窑、哥瓷制品。官窑产品制样严谨,仿古近古,最堪见重,具体可参见两岸故宫博物院相关藏品。哥瓷仿古式贯耳瓶则不乏明仿制品,须审慎明辨。另,韩国新安沉船打捞出的遗物中有一“景德镇窑青白瓷蟠龙纹贯耳瓶”,颈部和胫部装饰卷草夔龙纹,与龙泉窑产品具有时代共性,应为南宋晚期至元初产品。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图6(左)、南宋龙泉窑青瓷管耳花瓶

图7(右)、南宋龙泉窑青瓷管耳瓶(日本私人收藏)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图8、图9 、官窑贯耳瓶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图10、韩国新安沉船景德镇影青贯耳瓶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图11、瑞士保尔博物馆收藏的哥式贯耳瓶

龙泉窑贯耳瓶从南宋至元明一直有烧制,元明普通产品在形制上变化较大。如图7、图8,类似将管耳移植于长颈瓶上,风格纤细。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图12(左)、元龙泉窑六棱贯耳瓶一对(丽水市处州青瓷博物馆藏)

图13(右)、元/明龙泉窑青瓷管耳瓶(日本山口县立荻美术馆藏)

所谓“贯耳”,即以箭穿耳,最早是一种刑罚,后以“贯耳”为投壶活动玩法之一。贯耳瓶的起源和用途,一般认为正是来源于汉代贵族燕乐所用的投壶。关于“投壶”的发展历史,有很多人考证过,网上这方面的资料比较多,此不赘述,有兴趣者可自行查阅。笔者想就龙泉窑这几种不同式样的贯耳瓶谈些一己之见。上述这几类贯耳瓶虽都有“贯耳”,实难一以贯之,它们的母型很可能是不一样的,当然这其中不能排除相互影响或借鉴的因素。比如仿古式贯耳瓶,明显仿自商周青铜贯耳壶,长腹式贯耳瓶其实也可以归入仿古一类,但其形制上似乎受到上古其他壶式的影响,其雏形早自新石器良渚文化中的陶器制品,这两类贯耳瓶称之为“管耳壶”更合适。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图14、汉代石刻投壶图拓片


图15、商晚期矢壶

壶内底铸铭文“矢”字,“矢”为做器者的族名

故宫博物院馆藏

至于长颈式贯耳瓶,类似器型最早见于巩县窑址出土的“唐巩县白釉贯耳瓶”,与前两类贯耳瓶区别较大,与投壶关系密切,此可从有关投壶图石刻、绘画、实物等资料得到佐证。不过汉代石刻拓片投壶图里的壶都是没有管耳的,到了五代南唐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出现了一只插着箭的“贯耳瓶”,再到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的投壶部分以及《三才图会》(明王圻、黄晟撰)的投壶图,投壶工具明确为“贯耳瓶”,对称的两管耳正是为“贯耳”玩法所置。仅从绘画资料的比对发现,汉代到明代投壶,所用之器基本样制均为直口长颈,多出的两耳实为后来玩法翻新所需而添设。可资印证的实物资料还有扬州宋代铁投壶(现藏南京博物院),也是筒形长颈加一对竖直的大管耳。很明显,要数管耳与瓶口一线齐平的哥窑式贯耳瓶最接近投壶贯耳瓶,宋元龙泉窑长颈式贯耳瓶的两管耳较细,可能更倾向于一般的陈设使用。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龙泉窑青瓷划花投壶”则是标准的投壶样制,应系宣德朝龙泉官窑器物,是宣宗喜欢投壶活动的实物佐证。类似贯耳投壶我馆亦曾有收藏,胎质厚重,尺寸较大。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图16、唐巩县白釉贯耳瓶

巩县窑址出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图17、南唐周文矩《重屏会棋图》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图18、扬州出土宋代铁投壶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图19、明龙泉窑青瓷划花投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图20、 明龙泉窑贯耳投壶 

丽水市处州青瓷博物馆藏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图21、明《宣宗行乐图》局部

另,明定陵(万历帝陵)曾出土一件类似贯耳投壶的金箭壶,高度只有12.2厘米, 腹刻龙凤戏珠及云纹,颈及贯耳刻饰云纹。该壶出土时内装金箭一双,金铲一把,故有可能作“匙箸瓶”用。明高濂《遵生八笺》“论管哥窑器”条提及的“双耳匙箸瓶”,或即指尺寸较小的贯耳瓶。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图22、明万历金箭壶 1958年北京市定陵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