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斗彩鸡缸杯」
8.2 公分,3 1/4 英寸
上海龙美术馆藏
1
成化斗彩鸡缸杯,世界陶瓷史上最为声名显赫的宫廷瓷器,明清两代无数文人显贵、帝王将相对它趋之若鹜,赞誉无数,不单只是鸡缸杯,在离成化不远的万历年间就已经有“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的说法,其受人追捧程度可见一斑。《陶说》载:“成窑以五彩为最,酒杯以鸡缸为最,神宗时尚食御前,成杯一双,值钱十万。”乾隆皇帝也曾赋诗云:“朱明去此弗甚遥,宣成雅具时犹见。寒芒秀采总称珍,就中鸡缸最为冠。”
「乾隆粉彩鸡缸杯」
大威德基金会藏
近世,鸡缸杯的现身也总能引起轰动。二〇一四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一只传承有序、品相完美的成化斗彩鸡缸杯就以 2.8 亿港币的高价成交,震动市场,一时妇孺皆知。小小的杯子为何能拍出如此天价?大家议论纷纷,无非三点:“存世稀少、品相完美、流传有序。”但鸡缸杯的意义却远不止于此。成化一朝的瓷器艺术历来为世人所重视,其上承永宣之瑰丽,下开嘉万之清逸,对清代瓷器的烧造更是影响深远,称之为明清瓷桂冠上的珍宝也一点不为过。元代以降,景德镇就逐渐成为中国制瓷业的中心,《浮梁县志》记载了当时“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盛况,明洪武二年,官方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匀染上皇家色彩,景德镇制瓷业更是走向辉煌,在永乐、宣德到成化这一时期,形成了中国瓷器制造史上的一个巅峰。
纵观明代,朱元璋建国伊始,典章制度等方面就多以宋为蓝本,上溯元末的“小明王”起义,主张旗号就有“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一说,可以讲有明一朝的建立,就是以恢复华夏宋文化主干为初衷的。反观元代,汉人在政策上受到一定的排挤与打压,中原文化并不被蒙元政权所重视,这使得宋代遗留下来的知识阶层与士大夫文化逐渐沉落到社会中去,反使他们在民间得到传播和滋养。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宋文化在明代初期,对明代文化的建立与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洪武初,政治经济逐步稳定,永乐时更是敞开国门,吸取外域文明而形成了一个海纳百川的文化格局。到了宣德掌政,皇帝本人就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史载其好书画而至于犬马声色,自诩“玩之馀味”,可以说在宣德一朝,整个社会的艺术文化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这都对后来成化时期的艺术风格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宣宗坐像」
252.2x124.8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
成化皇帝在才学方面称得上是明代帝王中的佼佼者,但作为君主,其执政二十三年却仅能算得上是“默默无闻”,史书载其“垂衣拱手而治天下”,“无为”的形象跃然纸上。但我们纵观明代历史却不难看出,从洪武建国、永乐篡位平乱、宣德逐步平稳,到正统、景泰烽烟又起,真正政治经济四平八稳的时期还是在成化。成化在位二十三年,政局平稳,社会得以休养生息,是整个明代早期到中期过渡的关键时期。
「大明宪宗纯皇帝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子·道原》:“天常之道,生物而不有,成化而不宰。”守成之君朱見深,正如他的年号,教化並不一定需要动武,也正是如此,成化既无惊天政绩也无显赫的战功,执政中庸平和。这种温和的政治理念直接影响了后期明朝的政治体系。
明 朱见深 「御制 一团和气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张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儒释道三合一体「一团和气图」即是宪宗皇帝的亲绘,上诗塘御笔题曰:
“朕闻晋陶渊明乃儒门之秀,陆修静亦隐居学道之良,而慧远法师则释氏之翘楚者也。法师居庐山,送客不过虎溪。一日陶、陆二人访之,与语道合,不觉送过虎溪,因相与大笑。世传为三笑图,此岂非一团和气所自邪?试挥彩笔题识其上。嗟世人之有生,并戴天而履地,既均禀以同赋,何彼殊而此异。惟凿智以自私,外形骸而相忌,虽近在于一门,乃远同于四裔。伟哉达人,遐观高视,谈笑有仪,俯仰不愧,合三人以为一,达一心之无二,忘彼此之是非,蔼一团之和气。噫!和以召和,明良其类,以此同事事必成,以此建功功必备。岂无斯人辅予盛治?披图以观,有槩予志。聊援笔以写怀,庶以警俗而励世。成化元年(一四六五年)六月初一日。”
白描绘划熟练自如,书风法度颇有沈度之风,起笔落笔之间,横撇竖捺章法有度,显露出成化作为一个帝王所具有的艺术造诣。其图乍看如一人,实为三者,据「御制图赞」所说,其典「虎溪三笑」,这个故事本出自《庐山记》,讲述晋朝庐山东林寺的高僧慧远,三十多年足不出山,送客从不过「虎溪」,一日陶渊明与道士陆脩静拜访,三人谈得投机,慧远送别二人时竟送过了「虎溪」而不自知,待三人反应过来时都相视而笑。此画作于成化元年,时值一四六五年,十九岁的宪宗皇帝朱见深刚刚继位满一年,前有英宗复闢,清理景帝班底,斥杀于谦等忠士,重用石亨、曹吉祥这些虎豹豺狼却夺门有功之臣,争权夺利,朝纲败坏,后石、曹虽因谋反伏法,国家已然元气大伤。到宪宗继位,如何稳定朝政、收拢人心成了其首要问题。他做了几件大事,为英宗冤杀的于谦平反,又重用李贤等良臣,一时朝野震动,人心振奋。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他画了这幅「一团和气图」。表面上看,很久以来儒、释、道三教关系都错综复杂,如果各自教派相互对立,必然是此消彼长自耗体力,不利于社会安定发展,三人虽各为儒、释、道代表,信仰不同却也能谈的融洽,说到这里,宪宗皇帝绘此画的目的也就不言而喻了。正所谓“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有着这样思想基础的一位皇帝,会制作出什么样的瓷器呢?我们一斑窥一豹,就以大名鼎鼎的成化斗彩鸡缸杯来窥探成化时期的瓷器制造。
明 成化二十一年 佚名「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国家博物馆藏
3
先来看看一四年香港苏富比为成化斗彩鸡缸杯所做的描述:
“小杯上宽下歛,斜壁含蓄,敞口圆转,卧足雅致。瓷胎雪白细腻,釉料均净莹亮,薄如卵幕,润若琼玉。外壁淡勾青花,以黄、深浅草绿、矾红二种等敷色填廓,通绘子母鸡图。一面见公鸡红冠绿尾,昂首高鸣,一母率三雏紧随其后,觅食于野地,牝鸡羽翅朴色,凝神啄食,幼雏玩耍,一稚振羽立母背上。另一面雌鸡觅得红翅昆虫,雄鸡回望,幼雏追看,左方另有小鸡一双,草丛前后捉迷藏。两面间饰浅黄萱草、艳红月桂,枝叶茂密,皆自青花寿石而出,发色淡雅恬静,浅青柔绿甚相宜。底署成化六字双行双方框款。釉聚卧足,蓝款略濛胧。”
「成化斗彩鸡缸杯」
8.2 公分,3 1/4 英寸
上海龙美术馆藏
极为浓缩的语句精确评述了鸡缸杯的特点 。首先强调的是器形,杯身上宽下窄犹如缸状,口沿微微外撇,壁部线条柔美,卧足合心,釉汁温润莹亮。外壁纹饰以青花浅钩边,彩料填色,通绘山石草木与子母鸡图,雄鸡昂首信步,牝鸡低头觅食,周身三只雏鸡紧紧跟随,青石红花,绿叶蔓枝,一派安逸祥和的田园风光,极富生活情趣 。这种表达天伦之乐的自然图景少了一份皇室的威严却充满了世俗风情,在皇家用瓷题材上可谓极其罕见,开后世情巧瓷器之滥觞。
「成化斗彩鸡缸杯」全景图
上海龙美术馆藏
“斗彩”一词最早见于成书于雍乾年间的《南窑笔记》:“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划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日斗彩。填(彩)者,青料双钩花鸟、人物之类于坯胎,成后复入彩炉,填入五色,名日填彩。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划填出者是也。”但在明人的记载中,青花五彩与斗彩都统称为五彩,如万历年间王士性的《广志绎》:“宣窑五彩,堆垛深厚,而成窑用色浅淡,颇成划意,故宣不及成。然二窑皆当时殿中划院人遗划也。”翻看清代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有几条记载很有意思:
雍正七年四月十三日记:“圆明园来帖,太监刘希义交来成窑五彩瓷罐一件(无盖)。传旨,着做木样呈览。奉旨,将此罐交年希尧添一盖,照此样烧造几件。原样花纹不甚好,可说与年希尧往精细里改画……”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成化斗彩罐有盖者多数为雍正时后配,所以以上所记“成窑五彩”可能就是成化斗彩。
乾隆三年六月二十五日记:“太监高玉交首领萨木哈、催总白世秀宣窑青花有耳盖碗,五彩暗八仙铙碗,五彩的收小些,亦照样烧造……五彩洋花八宝大盘……五彩并莲茶碗……传旨交与烧造瓷器处唐英。”
乾隆十三年闰七月初二日“太监胡世杰、张玉交成窑五彩菊罐一件、成窑五彩荷花罐一件。传旨,着交唐英各照样配盖一件,其罐与花囊不可持去。”
可见“斗彩”的概念实际后出,至少在清代中期的宫廷也仍未对五彩、斗彩进行区分。
4
在收藏界,物以稀为贵是永恒的真理,同样的器物存世多寡决定了它本身的初始价值。 那么这备受追捧、极富传奇色彩的成化斗彩鸡缸杯现在存世量到底是多少呢?我们综合这几十年来出现在博物馆或拍卖行公认的资料数据来看看:
▲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六只(也有说法是八只,但沒有查到图片资料)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两只
▲大威德基金会藏一只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院藏一只
▲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收藏一只(有质疑为康熙仿品,有待考证)
▲英国剑桥博物馆收藏一只(馆方定康熙,待考)
▲日内瓦鲍尔博物馆收藏一只,一九六八年苏富比竞得
▲区百龄先生收藏一只,原为仇焱之旧藏,一九八一年香港苏富比释出,四百一十九万元港币成交
▲马锦灿基金会收藏一只,也源自仇焱之旧藏,一九八零年十一月由苏富比五百二十八万万港币拍出,现常年在大英博物馆借展出
上海龙美术馆藏一只,也是近年来最为声名远播的一只。源自 Leopold Dreyfus 夫人旧藏,经坂本五郎释出,一九九九年现身香港苏富比,由「玫茵堂」两千九百一十七万港币竞得,二〇一四年再度现身香港苏富比,最终刘益谦「龙美术馆」两亿八千一百万港币竞得。事实上同属于 Leopold Dreyfus 夫人旧藏的鸡缸杯还有一只,经由一九七一年三月苏富比拍出,至今下落不明。
▲正观堂梁晓新收藏一只,二〇〇九年瑞典 Bukowskis 拍卖行竞得,有修
综上所述,算上 Leopold Dreyfus 夫人释出的那只下落不明,目前我们所了解到的「成化斗彩鸡缸杯」一共有十八只(可考的流传过程如下图表格)。别看一共有十八只之多,刨除馆藏及各大基金会的永久收藏,这十八只鸡缸杯中可以在市面上流通的应该只有三只左右!所以成化斗彩鸡缸杯并不是有钱就可以买到的,是天时、地利、财力三者功德圆满才能机缘巧合地拥有这个稀世珍宝。
5
成化时还有很多其他的名贵品种,但「鸡缸杯」较为特别,它不仅是成化时期的一个创新品种,其背后还有一位与之千丝万缕关系的女性——万贵妃。
明 成化二十一年 佚名「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靠左坐者应为明宪宗
国家博物馆藏
宪宗皇帝出生在正统十二年,身为明英宗朱祁镇的嫡长子,他本应顺理成章继承皇位,然而正统十四年发生了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亲率大军出征,结果前线战败,军队死伤惨重,王振被杀,多名大臣战死,英宗也沦为瓦剌军队的阶下囚,史称「土木堡之变」。
英宗被俘后,京城大乱。朝不可一日无君,孙太后命她的弟弟郕王朱祁钰代理皇帝之位。瓦剌俘虏了明英宗后便要大举入侵中原,自此北京保卫战开始,兵部侍郎于谦等多人参与了北京保卫战。正统十四年,北京保卫战胜利,瓦剌军败,只得兵返漠北。瓦剌首领也先见状便打算放了明英宗,借此求和,可他没想到的是,景泰皇帝不愿意接受了。皇位已然坐稳,谁还愿意把大好河山拱手相让?但瓦剌使者频至,大臣们亦议遣使奉迎请归上皇,景泰帝最终也不得不接回太上皇,旋即将他软禁在南宫,一锁就是七年。景泰不仅自己做皇帝,还废黜了自己的侄子朱见深,新立朱见济为皇太子,使自己的儿子成为了皇位的合法继承人。谁料想,第二年朱见济夭折了。朱见济死后,景泰帝虽嗣下无人,却也一直未恢复朱见深(成化皇帝)的太子地位,我们有理由相信,朱见深的童年一直都笼罩在叔父“篡权”的阴影中,过着危机四伏的生活。史书载成化皇帝患有口吃,性格柔弱,或许就是因为幼年深陷皇位之争的漩涡,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
「成化斗彩鸡缸杯」
上海龙美术馆藏
6
万贵妃,全名万贞儿,四岁时因父犯事被充入掖庭,入宫后服侍孙太后。时英宗遭土木堡之变被俘,孙太后指派十九岁的万贞儿去照顾那时还不到两岁、刚刚被册立为太子的朱见深,这“姐弟俩”抑或说是“母子俩”从此相依为命。可以想象,直到英宗复闢,他们的生活还一直处于在动荡不安危机四伏的这么一种状态下。万贞儿比他大十八岁,一方面是他的奶娘,一方面又是他的侍宠,她照顾着年幼的朱见深,给他带来了莫大的安慰,二者相依为命可以说是情深似海。即便当朱见深成为了皇帝,富有四海后,也没有其他人能够取代万贞儿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景泰八年,明英宗发动了夺门之变,恢复皇位。这个时候被贬的朱见深太子又被重新立为皇太子,天顺八年,明英宗去世,成化皇帝顺理成章成为皇帝的继承人。他上位后即想立万贞儿为皇后,朝野譁然,太后也不同意,宪宗无奈只得立吴氏为后,万贞儿被册立为妃。
明 成化二十一年 佚名「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国家博物馆藏
天顺八年七月,明宪宗立吴氏为皇后,八月,明宪宗即废吴皇后。立废之迅速,历朝历代甚为罕见,追根究底,还是在万贵妃。吴皇后时年十七岁,见年长的万贵妃跋扈受宠,醋意之下,即以母仪天下之威下令鞭打万妃,此事被宪宗知晓,宪宗龙巖大怒,旋即废了吴氏。吴皇后被废,宪宗又打起了立万氏为后的主意,再次经多方阻挠没能如愿,改立王氏。这位王皇后既有前车之鑑,在后宫中自然也就小心做人,唯唯诺诺,不管不问,完全不敢和万贵妃争宠。
万贵妃与宪宗曾有过子嗣,不幸年幼夭折,万氏痛不欲生。有一种说法,认为斗彩鸡缸杯是成化皇帝为万贵妃所制。其划面上表现的题材是家庭和睦,乐享天伦,另一方面也影射了“祈子”,鸡仔成羣,多子多福。这样的一个题材,在当时万氏一人独大的后宫环境下,最可能的便是为万氏所制。《万历野获编》载:“每上出游必戎服佩刀侍立左右,上每顾之,辄为色飞”。宪宗每次出游,万贵妃必着戎服佩刀在旁,皇帝每次看她,她都洋洋得意。这不仅印证万氏之受宠,也从侧面说明了宪宗对万贵妃的依赖之情。成化皇帝的母亲周太后颇感奇怪,她曾经问宪宗:“彼有何美,而承恩多?”宪宗回答的很干脆:“彼抚摩,吾安之,不在貌也。”大意是万氏抚摸我的时候,我可以很安心,她即使长得不漂亮,我还是很喜欢。大概是年纪太长,万妃在儿子早夭后就再也没有怀上龙种,固然后宫跋扈,却也无可奈何。曾传她杜绝后宫其他嫔妃怀上皇帝的子嗣,所以导致成化皇帝在很长一段时间都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窘。
7
弘治皇帝就是从小在遮遮掩掩、躲躲闪闪藏中长大的一位帝王。还有一件事也很有意思,这个事有关嘉靖皇帝的亲祖母、宪宗的邵宸妃。一日宪宗在月夜里散步,走到宫墙门外突然听到有女子吟诗:“雨过玉阶秋气冷,风摇金锁夜声多。几年不见君王面,咫尺蓬莱奈若何。”吟诗的这位就是邵宸妃,秋雨打着玉阶,冷气秋寒,宫门的金锁在风中摇曳,几年不见君王面,如同咫尺的蓬莱仙境,海市蜃楼。悽惨苦凉的诗歌被这么一位知书有容、才情并茂的后妃吟唱出来,成化皇帝对万贵妃的宠信可想而知。在成化后期,宪宗与这位邵宸妃生有多位子嗣,其中一位做了兴献王,多年后当膝下无子的武宗皇帝驾崩,兴献王的儿子朱厚熜便被众人推上了皇位。
极为讽刺的是,成化二十三年,这位集万身宠爱于一身的万氏贵妃因责打宫女,痰阻身亡了。宪宗皇帝得知此消息后久久不语,长叹一声说了一句悲痛至极的话:“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八个月后宪宗皇帝驾崩,时年四十一岁。以此推算,万氏死时已是六十岁的老人,年老色衰却仍为还在壮年的帝王所宠信,不得不说这位成化皇帝对万氏用情之深、之纯、之真已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层次、一个什么样的地步?所以我以前跟朋友们分享,说这个成化时期瓷器其实是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瓷器,前期,比如说洪武的瓷器,彰显规矩、法度;永乐的瓷器,彰显国力昌盛,是一个外张型的瓷器;宣德时期的瓷器,强调雅好;成化时期的瓷器才是最动情的瓷器,而成化时期的斗彩鸡缸杯应该是这种动情瓷器里面的一个经典。
上一篇:泉友圈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