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 注册 服务热线:400-608-1178

梨形紫砂壶 断代依据就三点

作者/来源:刘创新发表日期:2018-09-041724

“在朱泥器中,孟臣、逸公、君德、思亭诸家原皆为清季制壶好手,也正因其名声大,先後为後世陶人藉名,成为宜兴朱泥小壶的代名词,其中君德、思亭更成为特定形制的名称。”

这段文字来自百度。孟臣、君德、思亭都在小朱泥壶里常见,其中梨形壶是很经典的造型。

目前所见最早的梨形壶始自康熙,以名家之作来说,“逸公”款的最多。

惠逸公和惠孟臣在紫砂壶收藏界简称“二惠”,这两位都是制作紫砂壶的大名家。惠孟臣目前现在看到的原作小壶比较少,惠逸公倒是有一点。




上面的两张图片中,高身的梨形壶俗称“思亭”,矮的叫“君德”,君德是指张君德,思亭是指陆思亭,但是两者都没有见过原作,看到的都是寄托款。由于这种小的梨形壶从康熙就开始出现,此后历朝历代不断生产,也有很多寄托款,所以它的时间跨度从康熙到现代,如何区分年代,我想和大家谈一谈。

对一把梨形壶进行断代的鉴定要点是三个:第一是壶流,壶流的造型;第二是钮,钮和钮座的比例;第三个是把,有分整个把是圆管状的,有内平外圆的,还有内圆外平的。

我们一般说小壶是指200ml以下的壶。有一些老前辈说茶壶因为是应茶道而生,而饮茶习惯一般是乾隆以后才盛行小壶冲泡的方法,所以他认为小壶的年代上限应该是到乾隆。但是从漳浦一个雍正四年的墓葬出土了一把名人寄托款的矮梨壶,并且从沉船资料显示,其实康熙时期就有这种小壶了。



梨形壶其实朱泥、紫泥、白泥都有,只不过福建、闽南、广州一带,因为饮茶习惯,朱泥稍微多一点,朱泥窑温高,冲泡水时提温快散热慢,符合冲泡工夫茶道的需要。



这两把梨形壶对比,上面一把是乾隆的,下面一把是道光的。为什么呢?来看它们的壶流。上面一把是三弯流,比较粗壮,但是比例还比较协调。如果壶流显现比较偏大,或者力度显得比较软弱,那年代比较偏晚,另外,把耳外圆内平很夸张的,年份会比较早。

此外上面一把壶的钮座比较明显。这种钮座比较高是年份比较早的特征,这是我们判断简单光素器的依据。

一把梨形壶,决定它年代的判断,要综合壶流的造型,壶钮的钮座,壶把的内部是平是圆,下面携款是印章款、木章款还是双刀刻款,方方面面结合在一起,又合理,那它就是这个年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