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 注册 服务热线:400-608-1178

历代青铜爵的鉴定与收藏

作者/来源:刘雄发表日期:2018-09-072671

一、释名


爵是最早出现的青铜酒器。爵的定名并不是青铜器上的自铭,是通过文献的考证而确定的。《说文·鬯部》:“爵,礼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所以饮器象爵者,取其鸣节节足足也。”认为爵通雀,金文中爵字为象形字。前有流似嘴,后有尾,足修而锐若雀之爪,两柱为耳。

爵的基本形制见图,前有流,即倾酒的流槽,后有尖锐的尾,中为腹部,杯身以容酒,杯体一侧有鋬,下有三足,流与杯口之间有柱。


父戊舟爵 商代后期

故宫博物院藏


二、释功能与用途


据《说文解字》记载,爵是一种用于祭祀与饮酒之器。少数爵之杯底有烟炱痕,或许跟温酒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这绝非普遍现象。


三、断代


爵起源于夏代晚期,盛行于商代,到西周中期以后衰落,东周以后墓葬有见爵杯者,多为随葬用品而非实用器了。根据标型学的原理,我们参考有明确出土地层的爵杯将之分为平底与卵形底两种类型共五期。

第一期:夏代晚期。此期的爵体薄而轻巧,无柱或仅有钉形小矮柱,流狭长、尾短,平底束腰,三条锥足瘦长有不稳定之感。鋬上有的有镂空装饰,年代要更早一些。这些镂空装饰学术界原多以为跟原材料较少、珍惜有关,实际或许跟铸造工艺有更直接的关系。


凤鸟纹爵 西周中期

故宫博物院藏


第二期:商代早期。此期的爵仍然为平底,形杯身不再像夏晚期那样收束,而变为桶型腹部。口部至尾部常有一条加厚的唇边。不少研究者普遍认为这是为了防止器壁过薄,口沿容易破裂之故。近来有人提出可能与铸造工艺有关,较为可信。

第三期:商代中期。器壁加厚,爵柱发达,锥足加宽较早期更为粗实。

第四期:商代晚期。流壁加深、宽槽。新出现卵形底爵,双柱由流与口之际靠后移。鋬上面常有兽头做装饰。新出现有三角刀型足。

第五期:西周早中期。此期的爵杯鋬小、双柱更靠后。


典型的爵断代标准器


夏晚期素面爵

二里头遗址出土


商早期兽面纹爵

郑州白家庄出土


商中期兽面纹爵

上海博物馆藏


商晚期兽面纹爵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鸟纹爵 西周恭王

扶风庄白出土


自西周中期以后青铜爵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不作为日常实用之器,仅在一些大型墓葬中罕见一些制作粗疏的明器,应该东周礼崩乐坏以来对于传统礼制念念不忘的旧贵族的慕古之作。实际上我们当下各类影视作品尤其东周至三国阶段,喜用爵为饮酒器皿,实为对历史事实的不了解产生的误会。


三国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剧照


耳杯才是汉晋时期饮酒器主角

 

直到宋室南渡以后,北宋所存的礼器丧失,为了延续敬天祭祖的传统,南宋以后新制礼器,在制作中更多的是参考了《博古图》等一些手绘图录性质的资料,此时所制的礼器包括爵在内,已经不能与夏商周三代时期礼器形制完全合轨,其所制的爵杯在继承古代爵基本形制的基础上,有所改造并创新。尤其流部已经退化不明显,被长椭形口沿取代,并成为后世元明清时代特色的爵杯形制,一般配合爵座共同使用。其风格特征与三代之爵已经迥异,易于区分。


明代金爵杯(带爵座)

定陵出土


四、价值评估与收藏


作为中国最早出现的最古老青铜酒器,爵最具中华民族的酒具基因,其流行时期较长,也深入人心。在各青铜门类中,爵杯的受众关注度、普及度以及认知度都是在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心目中都是最优良的。在加上爵在中国文化中与爵位、爵禄、加官进爵等良好寓意相关联,故而在收藏界是具有广泛认可度和相当的群众基础之青铜器,在文物艺术品市场上具有良好的表现力,属于青铜界的硬通货之一。


子工万爵

故宫博物院藏


近年来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大陆或是香港的拍卖会上,每个拍卖季青铜爵杯的身影都未曾缺失,可算是青铜专场拍卖的“熟脸”。从近五年的拍卖成交记录来看,青铜爵杯的市场价格在拍卖市场上依其品相及完残程度一般在十几万至几十万之间。少数能达到上百万者,已属于目前业界公认一流品级者。至于溢价至200万者,均需有收藏名家或其他因素的“加持”作用。依据其他门类的艺术品价格表现来看,具有深厚历史价值及工艺价值的青铜爵杯目前价格仍处于较低水平,具有广泛的升值空间,适宜中长期投资与收藏。


送鉴指引

通过联拍在线官网

(www.51bidlive.com)

联拍在线微信端、APP端

均可轻松送鉴

送鉴热线

400-608-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