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 注册 服务热线:400-608-1178

“克隆”康熙古瓷之旅

作者/来源:路杰发表日期:2018-09-191210

陶瓷曾是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时代悠远且品类繁多,各朝审美不同,均融汇呈现。而“摹古”、“仿制”作为支脉,也随着文化的轮回,逐渐从技术层面渐渐成为一种精神的延续,以及对自身美学的重塑。

“仿古瓷”以明清两代最为昌盛,官民竞市可谓盛况空前。宫廷艺术除传递政治信息外,也崇尚古人经典,于内府器物中融入前代风韵,甚而超越古人,以至成为后世楷模。而民间也在“收藏”渔利的引领下,追摹、仿古中历练出鬼工之技,与“古”暗合。在对“伪赝”横加指责的今天,如果单从工艺与文化的角度观察,“仿制”不仅恢复了很多失传的工艺,还从某种程度上还原出先人对于文明探索与思考。

常常听到有朋友称赞我们【集雅斋】的产品“做的不错”,也偶尔被问及:“你们的产品还有哪些算高仿?”而见过我们产品的朋友更是直言不讳提出“古玩市场中哪些是你们仿的?”等尖锐的问题。其实,我们也不便过多评判自己产品能够达到什么仿制级别,作为商家更无法选择和甄别客户购买我们产品后的目的。总之,我们的产品对于身为老琉璃厂古玩世家来讲,只能用“敬畏”的态度去“心追手摹”。作为【中国文物学会仿复制专业委员会】的成员,更是有责任和义务去延续传统工艺。通过多年来过手“真品”的经验和鉴古心得,尽可能真实还原古陶瓷的风采,展现出陶瓷文化中的独到韵味(图一)。


  (图一 笔者上手观摩古物)


接下来我们将用一件公司的业务实例,与陶瓷爱好者共同走近“仿品”,领略“高仿”古陶瓷是怎样“克隆”成功的。

此“将军罐”源于客户家藏,为康熙中晚期制品,造型端庄,胎体硬朗,青花用材为当时所盛行的“浙料”,具有典型时代特征。外壁为蓝底青花“开窗”四季花卉。青花罐传世痕迹明显,且经“文革”浩劫惨遭毁弃,累累伤痕体无完肤(图二)。


 

(图二 左图为原物 右图为克隆品)


主人怀念此器完美之日,常有修复之想。提出还原器物最佳状态,但又不希望在原作上“大动手脚”的苛刻要求。一时间,对于很多传统修复者来说都是难以完成的任务。后来得知我公司有高仿古瓷的技术,几经商榷后,终于达成“克隆”古瓷意向。

【集雅斋】“克隆”瓷,先从选择胎土入手,以优质“高岭土”翻晒,使其自然风化,而后手工过筛。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胎体软硬、密度进行配比石英、草木灰等辅助材料。再经搅拌、抟坯。待坯料干湿适度时上转轮,进行手工拉坯、修坯。因康熙时期这种“将军罐”不是一次成型,所以口、肩、腹、足各部还需要接胎拼凑而成。而“接胎痕”,也成为手工制瓷的明显特征。胎体经过数日荫干,才可施以彩画。

“青料”色泽按原器调制,多次烧制“照子”拣选相近备用,画工则按仿制等级要求,进行手工描画,布局纹饰皆按原作一一描绘。粗犷、精细、硬朗、细腻皆源于经验积累,方展现于素胎之上,呈于世人眼前(图三)。


 

(图三 素坯上彩绘的青花料)


釉色按时代特点调配后,经蘸、涮、荡等施釉方法,随后入窑烧制。古代瓷窑构造合理,且用木柴为薪,瓷器即为摹古,所涉环节皆按古法炮制。胎体装入“匣钵”后,陈置正当窑位,经“把桩”师傅观察火焰温度的变化,随时添撤薪柴方能使得炉火纯青,不出意外的话,数日后便可“火中取金”(图四)。


 

(图四 瓷器出窑)


以上制瓷环节简略概括,实际更为复杂繁缛。“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这是宋应星《天工开物?陶埏》的关于陶瓷制作的记载,可见制瓷实属不易。而按照古瓷“克隆”出一件成功的作品就更难上加难了。一般情况下,为了能够制作出一件成功的作品,需要制作十来件“兄弟”同时烧制,才能保证最终一、两件的成功率。

出窑后为了能和原器一致,先天瑕疵与后天沧桑,更需人工处理。这部分就是常说的“做旧”。当然,我们对于产品的“做旧”并不是为了蒙蔽消费者,而是更好的复原仿制品的逼真程度。毕竟修复的宗旨还是“修旧如旧”,对于这部分需要也是根据客户意愿进行的。

根据康熙时期瓷器的特点,在口的位置做了爆釉、并在上釉时刻意留出漏釉的效果;在罐体上也提前做了缩釉点;在底足处理上我们也按照康熙器物底足特征留有螺旋型的护胎釉并做出传世那种黄渍的痕迹,使得整体更加逼真(组图五)。

 

   

?

(组图五 罐子局部做旧效果图)


以上这些,仅是以我们公司仿制康熙青花将军罐为例,展现“克隆”古瓷的手法与摹古程度。这是按客户要求进行“有本所依”的高端仿古,相比市场常见的那种“照猫画虎”的工艺品来说,其“克隆”的特点显而易见。当然,所谓“一分钱一分货”,越是仿制精准,技术难度就越高,造价相对也就增大,根据客户的投入比例,我们也就相应的制作出性价比相对较高的作品。

一般的仿古瓷只重视造型纹饰的相像,而忽略了传统手工、器械在摹古工艺的重要性。我们【集雅斋】传承人,通过对考古实物的研究,结合文献资料以及烧窑世家的成功经验,尽可能使瓷器的制作更符合历史背景,生产的瓷器更接近文物原貌。

精心制作的仿古瓷,既能为博物馆解决文物存放的安全,同时也不影响展陈需要,还可以让社会各界喜爱精品瓷器的同仁,一圆“国宝”之梦。拙笔作此文的目的不单为“克隆瓷”正名,更要劝诫您谨慎收藏,应意识到真品数量有限,欣赏陶瓷也可从“克隆”的高档仿古瓷开始,并非以“赝品”以点概面,而忽视了她所蕴含的正能量。从另一个角度去了解各朝的瓷技历史以及瓷艺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