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器大作,顾名思义即是小器皿花大力气大功夫来制作。
如何来认识小器大作现象?笔者认为,门类不同,表现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些文玩,本身就是小物件,适合把玩,它的小器大作往往就是精雕细琢,穷工极巧。瓷器不一样,瓷器是以实用为主的,传统瓷器,一般拉坯成型,尺寸大一些的,手有充分发挥余地,制作起来相对顺手,而尺寸小的器物,就是手指头都嫌大,制作起来反而比较困难。瓷器的小件,虽然可能只是一些小盏小洗小杯子,看似简单,实则大有乾坤。
笔者想举的例子是去年北京保利秋拍“佞宋”专场上拍的“元哥窑倭角方洗”。这件小洗宽仅7.2厘米,不盈一握,从260万元起拍,一直拍到2300万落槌,加上佣金2645万元,超过起拍价达十倍之多,成为该场拍卖记录的标志物。提及此洗,至今很多人还津津乐道。
为什么这样一个小物件能拍到如此高的价格?为什么有人肯花大价钱买这样一件小器?所谓市场是检验我们收藏的唯一标准。我们的藏品,如果拿去卖没人认可,一般上说明有问题,或者年代不对,或者等级档次不够,等等。如果有人掏钱接受你的藏品,说明你的收藏是成功的,有价值的,可持续的。这件小洗既然被市场认可并且从经济价值上体现出来,说明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样的个案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从而挖掘收藏的乐趣和更深层次的东西。
我们来仔细分析这只小方洗:
首先,其器型优美,正面俯视之,四方葵瓣式,转折处自然形成倭角,侧视之,器壁微弧,若直若曲,底挖浅足,满釉支烧,器虽小,然工致规整。釉是浅谈的灰青色,厚润如凝脂,釉面开文武片。保利用了很大篇幅来宣传这件小洗。该场拍卖图录《佞宋--宋元巷陌间的“色声香味触”》封面就用了这只小洗。据说,摄影师为了拍好小洗,特意去日本取景,找了一座安静的寺庙,等到大雪纷飞的某一天,在寺庙空旷的角落里,才拍了下来。8开本的书,“雪地方洗”图占了两页版面。
“雪地方洗”图占了两页版面
小洗的特写图,进行了技术处理。添了一笔墨,像一条小鱼,又好比太极图里的阴阳符号。此处引用了老子《道德经》里的一句话:“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道”这个东西,扑朔迷离,难以捉摸,好像实际存在,又好像虚幻无实,在模模糊糊,恍恍惚惚中,似乎有象的呈现,又好象有物的产生。这件小洗,如何去“观”,保利煞费苦心地营造出了一种唯美意境,并给出一个经典诠释。所谓 “道不自器,与之圆方”,哥窑洗的一些元素,譬如方与圆,黑与白,很容易与道家的二元思维联系起来。而器式之小与器局之大却充满佛家式的审美与思辨:生如芥子有须弥,心似微尘藏大千。
“雪地方洗”特写图
这类小洗,存世量也是有的,英国大维德基金会、北京故宫博物院均有同款方洗可资参照。
大维德基金会有两件(见下图),一注为“南宋/元 官釉水丞”,另一件注为“元/明 官釉水丞”。
南宋/元 官釉水丞
此器紫口铁足,开片纹路呈金黄色,器壁轮廓线条较直。
元/明 官釉水丞
此器无论器式还是釉面、片纹、支钉风格,与保利上拍的方洗非常接近。官方说明中特指出该“水丞的燒造地點並非老虎洞,但應為杭州某地。”所以保利直接定为元哥窑也不无道理,虽然这件方洗并无典型的“金丝铁线”。
故宫博物院藏品,标为宋官窑,器口呈微敛状,器式比例上与其他几只方洗有细微差异。
宋 官窑方洗
故宫博物院藏
这几件洗大同小异,但定的年代不同:宋、元/明,定的窑口也不一样,哥窑、官窑、官釉。所谓“官哥不分”,争议一直存在,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楚,此处就不展开讨论了。
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是想强调,我们收藏中要注意小器大作的存在,不要以为是个小物件就看不上眼。记得零几年的时候,我经常跟刘新园先生出去看东西,看到精美的小物件他就常常说“小器大作,不能忽视。”为什么不能忽视呢,一方面,识别小件精品可提升我们的收藏水准,另一方面小物件不起眼,往往能捡到漏。
我们搞收藏各方面都要有所见识,有所思想准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比如我举哥窑方洗这样的例子,有人可能认为,无需关注“官哥”,官哥存世量这么少,没有好运气哪能碰上!不一定的,在日本京都一场小拍上,就曾出现过一件“汝窑纸槌瓶”,口沿有缺损包了金边。提起汝窑,我们心里可能都会打上问号,有没有可能?而在这样的小拍上,没有图录,没有宣传,要在短时间内判断,需要具备相当的鉴别能力。至于这件纸槌瓶是否为汝窑器,我没上手过也不好断定,有的则说是高丽瓷,并非汝窑器。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是想说,任何事物不要一棍子打死,我们要多看一看,扩大见识。这件纸槌瓶后来拍到一千一百万日币,如果真是汝窑器,那就是大漏。
言归正传,龙泉窑中有没有小器大作的东西呢?当然是有的,比如这件南宋早期的小盏。当初,一个过路的客人上我会所带了几件东西,我一眼看到这只盏就买了下来,因为我没见过龙泉窑有如此精湛的东西。
口径8.5、高4.8厘米,尺寸非常小,胎非常薄,薄如纸,口沿尤其薄如刀锋,却还是裹住了釉,圈足也是细薄而规整异常。此盏虽非官哥,亦非汝窑,在我看来,也许价值更胜于官哥汝,因为高温青瓷能制成如此之薄,其制作工艺之高超,匪夷所思。其器式唯美,外壁弧度非常漂亮。
如果拿在手上,会像磁铁一样吸在手上,有引力一样。古玩商有句话:老瓷器会贴手。大家可以留意一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异效果呢,这要在修胎上花很多功夫,使得上面轻下面重,这过程中掌握不好,容易变形,线条就不好看。这样做出来的盏轻薄但四平八稳。这就是小器大作,反映出以实用美观为设计理念的无微不至,每一个环节都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
上一篇:从一件炉子谈两宋官窑
下一篇:看日本馆藏的龙泉窑青瓷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