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看成化(1465-1488),清看雍正(1723-1736)。从历史上看这两位皇帝相差235年都是比较有戏剧性的皇帝。明朝成化皇帝在位23年:经历两次政治风波后,迷恋宠幸万贵妃,重用太监,致使朝政涣散,官场腐败。清朝雍正皇帝在位13年:是一位承前启后的皇帝,虽然野史评价不高,但正史记载还是存在很多功绩的:追缴康熙年国库欠款,平“八爷党”,整顿吏治,充盈国库,为其子乾隆皇帝打下良好的基础。从历代瓷器讲“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两位皇帝的共同点对艺术都是极力推崇的,对瓷器艺术的珍爱也是相同的。都有传承与创新,烧制了具有本朝特征的精典艺术瓷种。成为历代流芳“精美绝伦”的珍贵遗产。在彩瓷烧造上都各有建树,特别是斗彩瓷器精美绝伦的典雅,是历代鉴藏家梦寐以求的宠爱之物。
上图:成化斗彩鸡缸杯
“斗彩”又称“逗彩”,是我国民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贵瓷品。创烧于明宣德年间,明成化承前启后,创新发展。使斗彩瓷器在艺术造诣和烧造工艺上得以“日瑧完善”。极受历代皇室宫庭,达官贵人,文人雅士所推崇。成化斗彩瓷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艺术价值极高的珍贵瓷种,精致典雅,是无与伦比的一朝名品重器。斗彩瓷自清代以后就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赞誉之说。在成化以后的历朝历代中均有仿制,而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则达到了最高峰。雍正皇帝特别珍爱瓷器,在位期间命烧年窑又御钦唐英督陶官管理御窑。由于雍正皇帝的重视和关心斗彩瓷器:以致后世追捧是雍正瓷器“精美雅致,物稀价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图:成化斗彩舞狮授带纹碗
斗彩这个名称,明代的文献里未见记载。从明清文献典籍看,最早应用“斗彩”这个名称的,是大约成书于十八世纪的《南窑笔记》。由于此书作者不详,有学者认为成书于雍正年间,也有学者认为当在乾隆之后。不过从清宫档案上看,雍正年间称成化斗彩仍沿用“成窑五彩”之名。对“斗彩”一词,通常的理解是以釉下青花为轮廓,釉上填以色彩,入彩窑烧成后,图案遂有釉下彩与釉上彩争奇斗艳斗美之态势,故称“斗彩”。但也有其它理解。认为“斗彩”应为“逗彩”因为釉下与釉上彩似在相互逗趣。又有认为“斗”是江西土话,是“凑合”的意思,应写作“兜”。《南窑笔记》的作者有所理解与表述:“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日斗彩。填(彩)者,青料双勾花鸟、人物之类于坯胎,成后复入彩炉,填入五色,名日填彩。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画填出者是也。”他的分类逻辑实际上是依据两大要素。一是:从色料构成角度,以有否青料(即青花)将五彩与斗彩、填彩区分开。二是:从技法方法角度,以是否“双勾”法将斗彩与填彩区分开。
上图:斗彩双勾平涂示意图
斗彩的烧造工艺是:先在(1300°)高温烧成的釉下淡描青花瓷器上,按画图画意,用各种矿物质颜料进行二次釉上施彩,涂染填补青花图案轮廓线内的空白绘成完整图案,然后再次复入彩炉经过(800°)低温焙烧而成。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透明鲜亮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人们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
上图:淡描青花鸡缸杯
清三代仿成化斗彩的瓷器虽然做得最好,但是与真正的成化朝斗彩瓷器相比,依旧存在不同差异。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时代特征的烙印,清三代仿制的成化斗彩瓷器均带有明显的清代风格。后朝官仿官的斗彩器比如色彩、工艺上都力求精细,并不像成化斗彩瓷器所呈现出的,一种自然帅意粗放的风格。反倒是后代的仿制品,从胎釉精良到造型形状、绘画风格再到款识上虽然接近于成化本朝的风格,但是后仿品从细部特征上都会留有破绽和不可磨灭的时代特征痕迹,而这也是鉴别一件成化斗彩是否是到代瓷器,还是明清后代仿造的瓷器是非常重要的。
上图:雍正斗彩四季团花纹斗笠碗
雍正时期御瓷盛行仿古,雍正官窑仿成化斗彩瓷器,在器型纹饰和色彩方面都有相当的成就,同时在胎质:修胎规整细腻。釉色:表面看来也极逼真。纹饰:笔法细腻规整,结构新颖。图案:明快,极富写实艺术性。器型:刚柔结合,型体较大,纹饰,红绿黄彩的用色也有浓淡的,从肥厚向轻薄转变,纹饰图案条理交待的比较清楚明晰。若从斗彩的发展和成熟技艺来看,应首推雍正斗彩。雍正斗彩在明代成化斗彩的平涂色彩原有基础上,加入了粉彩的技法和金彩装饰,形成了斗彩加金、斗彩加粉的新品种,这是绘画技法时代特征的重大突破。总的来看,清朝盛世的斗彩瓷器绝大多数绘画精致,改变了成化斗彩:花草“叶无反侧”、人物“四季一件单衣”的绘画特征,图案性更强,但缺乏了成化斗彩清秀飘逸的风采。而成化斗彩最难仿制的地方,应该是它的胎,釉,彩。成化斗彩素有胎精,釉肥,彩色透明鲜亮之说。
一,胎 质
成化斗彩:胎质也不是单一的。成化时期的瓷器,使用的是官土(麻仓土)胎质细腻纯净,胎体洁白轻薄,釉质肥腴,润如凝脂,呈半透明状有如下特征。(1)迎光透视可见手指影,厚胎者美如玉修胎规整。薄胎者玲珑透体。(2)在光线的透视下,显现微弱肉红色或呈牙黄.牙白色。这种肉红色不是随意就能看到的,由于这类器物的胎都比较薄,所以在迎光的情况下是能看到肉红色的,也只有在迎光的条件下才显出胎色来。如果一件器物摆在眼前就能看出肉红色,就应该存疑了。(3)胎体断面呈糯米状,细润晶莹少见修胎旋纹。(4)圈足露胎处或多或少有些黄褐色或黑褐色斑点的窑红(有的也呈深浅牙黄色)俗称"米糊底"。并有少许粘沙现象,此沙是釉果炼釉剩下的颗粒状细砂,经过烧制后晶莹透亮。
上图:成化胎质细部图
关键在于胎体的厚薄,胎体厚的地方透光而视是浅肉红色,而胎体极薄的的部位,特别是薄胎器和脱胎器只有内外两面的釉,几乎看不到胎体。透光只能看到釉的本色而看不到胎色,也就是象牙白色。而极薄处与较厚处的过渡之间的部位,透光可看到的既有象牙白色和象牙黄色。而雍正制胎如迎光透视则呈纯白或微闪青色。究其原因是枯竭的麻仓土与高岭土微量原素的差別,更有烧造工艺的因素。因为成化斗彩瓷的烧成方式,与后朝是有所不同的。此外还有胎,成化斗彩的胎体是传统人工炼治,通常会经过多道工序但是也会有少许缝隙存在,不过都是很微小的。在放大镜下能看到有些自然斑驳现象。后朝的胎泥是经过人工半机械化的淘炼显得非常细腻致密了,并有些好像细小气孔的存在。总而言之只要是后仿品,不管它的胎还是釉,都会留有时代特征或刻意之处。
雍正斗彩胎土选料精细,胎质纯正细腻,胎色莹润脂白,淘洗、制坯工艺有了很大提高,烧制温度掌控适度,故胎体:白净细润,胎薄匀细,釉质温润,光洁如玉,光洁细润,坚实致密。
二,釉 质
成化釉面以肥厚滑润著称。一般来说,在烧制瓷器的过程中,为了防止气体及有害物质对坯体、釉面的破坏及污损,会将瓷器放置在由耐火材料制成的匣钵中进行焙烧,而成化斗彩瓷器采用的则是一种匣钵内,再套一个匣钵的烧成方式,这样就使烧成的釉面:能够达到一种光洁温润如玉的效果。(1)早期釉面略显青色或灰青色。中晚期釉面洁白也称“乳白”或“甜白”粙。肥厚滋润,光洁无瑖,如脂似玉。历来有"没有永乐甜白釉,就没有成化斗彩瓷"之说。換言之是甜白釉成就了成化瓷,以甜白釉为基色的成化白釉,釉色温婉柔和,釉滋莹润如脂,又肥又透,器表-器里-器底“内外一致,表里如一”是重要的时代特佂。(2)釉面包浆:肥厚滋润呈腊质感。成化官窑器釉内气泡:细小,均匀,疏朗。是又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特佂。在鉴定时绝不可忽略以免造成误判。(3)用手扶摸釉面会有一种微妙的吸附感。晶莹润泽,如脂似玉。(4)在器物囗沿处常有一周,因胎精釉肥而形成的细窄凸起的垂流釉,在明代是成化朝独有的工艺特征。
上图:成化斗彩釉质细部图
由于优质的胎釉细腻平滑,洁亮无瑕。加上精工描绘的图案,按需施上所填彩料,釉润彩艳,相互映衬,使成化斗彩瓷画面呈现的丰富多彩,成就了传世流芳,独步本朝的一代名品。
雍正斗彩釉质仍然具有粘稠感,只是不如明代的釉水那么肥厚滋润罢了。由于社会的进步施釉工艺的改变,釉层较薄,釉面的呈色偏白泛青与灰白釉质类似,器物内外釉色表里不一,内外有别,施釉单薄呈色明显不一致。但是均极少看到明显的“砂眼”或者“棕眼”、“针眼”现象。
三,绘 画
其主要特征:青花淡雅,白釉莹润,色彩柔和,笔法流畅,图意写实。造型小巧优雅,圆韵秀丽。
上图:成化斗彩婴戏图紋盘
成化朝的斗彩,其纹饰绘画都是御窑匠师精益求精,毕尽功力至精至细的。在绘画技法上,成化斗彩瓷器体现了典型的明代艺术风格,绘画上并不追求一丝不苟,而是随手画来,带有一种强烈的稚拙感。在釉上填彩也并不是很准确,彩料经常会溢出轮廓线。这一点就与清雍正时期的那种近乎剪纸般的绘画风格完全不一样。
上图:成化斗彩云龙纹图
成化斗彩在纹饰绘画中既有格式化的规矩,同时也有匠师的灵感艺术帅意性!即在精致细腻这个规矩或者说是御批纹样的大前提下,仍然具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和余地!这就是成化斗彩绘画的时代风格和特征!这个时代特征与传统文化艺术传承是一致的。正是这个一致性,造就了一代具有浓厚的儒雅之风的文人雅士。烧制出了具有;即古典柔美又高贵雅致的,充滿艺术韵味的名品重器。其艺术价值能达到如此的艺术高度,以至大清朝的艺术品位极高的雍正皇帝,也极难逾越!如果没有真正品鉴过成化御窑精品者,是很难想象并理解这种艺术高度的。不过,即便是“精细”之作,也有风格上的区分。有的是精细多于自由发挥,或者准确地说:只能看到精细而看不到一点睱疵的,匠师随意发挥已经完全融入到了精细的绘画之中了,有的却能在纹饰中明显看到随意帅意旳发挥之处。
上图:雍正斗彩云龙纹图
雍正斗彩色彩丰富,有红、黄、绿等十几种。红彩油润,绿彩莹澈如湖水,黄彩如蛋黄,色彩更为娇嫩含蓄。而且雍正斗彩又开粉彩和青花相结合的先例,使色彩更有柔和之感。而且烧成后呈色深浅不一,更具层次感,调色明快,纹饰鲜明而真实,施彩薄而浅淡,填彩准确,极少漫出边廓线,较康熙斗彩更加清秀明丽。雍正民窑斗彩彩绘较官窑相比色彩不甚鲜艳。
雍正斗彩纹饰有龙、凤、牡丹、锦鸡、云蝠、海兽、鸳鸯、花鸟、花蝶、松鼠、花果、团花纹。另外,还有八仙人物、八吉祥、婴戏、仕女、八宝、松竹梅等纹饰。
上图:雍正斗彩四季花卉团花纹斗笠碗
这件雍正斗彩四季花卉团花纹斗笠碗,做工精细,绘画工整,纹样典雅,艺术价值很高,增值潜力大!因为这件斗彩斗笠碗属于瓷器鉴藏圈所说的“明看成化,清看雍正”的雍正官窑!
上图:成化款与雍正款斗彩瓷对比图
四,器 型
成化官窑烧造的瓷器,质良色精,器型:丰富多样,尤以形体小巧的斗彩杯、碟中、碗、盘、罐器为多,纹饰延续了前朝,但又多有创新。器型一改前朝浑厚的大件器型风格,以小巧精细为主。从器型就能区别出成化与雍正的不同时代风格,而不是说雍正朝所有的瓷器都比成化略差。如上所述,雍正朝的极品珐琅彩及粉彩和刻意仿成化朝灰白釉色的斗彩,艺术风格上也是可以媲美成化并确实已有所超越。而且雍正的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绘画风格在清三代还算是比较柔和雅致的,但与成化瓷器的器形相比较,形似而非,不高即矮,不胖即瘦,非大即小,并且显得缺乏柔韵感比较强硬了。这种现象无论是从视觉观感还是手感上都非常明显。
上图:大明成化年制斗彩云龙纹罐
上图:大淸雍正年制斗彩夔龙纹罐
雍正一朝在位虽然只有短短的13年(1723-1736),陶瓷烧制工业的发展却在康熙的基础上有了明显的提高。康、雍、乾三朝是斗彩瓷器的高度发展时期,有继承有创新,同时各自风格不尽相同。无论在造型,纹饰、色彩等方面都有突破性的成就。雍正时期斗彩成就非凡,无论从造型设计,还是从纹饰布局到色彩的配合,以及填彩工艺等制瓷技术上,都进入了一个更高的新阶段。施彩仍以填彩为主,并在青花线内填以粉彩,近而出现了胭脂红、草绿、洋黄等多种彩色,图案绘画更显亮丽。在制作工艺上讲究工整、细腻、优美。填彩时中规中矩不出边线,将各色粉彩严格准确地填在青花轮廓线内,在有限的青花轮廓线内展现渲染和烘托。突破了成化斗彩平涂彩料的局限,使纹饰逸丽清秀,富有装饰性。图案规整秀丽,工艺精益求精,制瓷技术达到了历史上的较高水平。雍正斗彩,在距今近三百年的今天看来,造型规整、线条优美、釉色匀净、色彩灿烂,在我国陶瓷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
上图:雍正斗彩婴戏鸡纹杯
雍正斗彩瓷器工艺高度发展,代表了清代斗彩瓷器的最高水平,此鸡纹杯以釉下青花双勾图案轮廓,釉上填绘胭脂红、锑黄、水绿、蓝、紫等各色粉彩料。以粉彩代替传统五彩而形成的斗彩是雍正时期的创举。此器无论胎质、造型和釉色均极佳,堪称雍正朝的瓷器精品。是继明成化以来的第二个高峰期。雍正斗彩在康熙斗彩的基础上,工艺更为精湛,无论是造型还是色彩的搭配,均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雍正仿制成化斗彩噐十分成功,瓷业极为发达,民窑亦不例外,民窑斗彩烧造成就也很高,但较官窑相比仍有差距。典型器:雍正斗彩仿成化斗彩尽管可以乱真,但其中已融入了当时的文化内涵,
雍正时期景德镇官窑制品选料奉造,极其精雅,釉色丰富多彩,有数十种之多。最突出的是胭脂水彩也称金红彩,施于器外图案中,由于胎质极薄,内釉极白,便映衬出美丽的粉红色,娇艳欲滴。粉彩也称软彩为当时著名的品种与康熙五彩也称硬彩齐名,颜色纷繁,艳丽雅逸。其珐琅彩亦得到很大发展,风格富丽堂煌,雅逸韵味极具“诗情画意”。
上图:雍正斗彩填彩时中规中矩不出边线示意图
在雍正时期,烧制瓷器就是不惜工本、竭尽全力地模仿、仿制成化的斗彩瓷器。最突出的成就是将青花与粉彩合绘于一体。使彩瓷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瓷器致丽秀气,富有装饰性,在此基础上提高了制瓷工艺和绘画技巧,造型与装饰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拓展与创新,使斗彩瓷器更加雋雅精致,制瓷繁荣兴旺。《陶雅》中对雍正瓷器有赞誉之述“质地白雪一绝也,薄如卵幕二绝也,画中花有露光,虫有茸毛三绝也,题字细如蝇头,极为细腻四绝也”。雍正斗彩所用色彩,多数较为肥厚,但是与成化斗彩平涂施彩的肥厚清澈相比较,雍正施彩显见单薄和混浊,并有呈色深浅过渡色阶。这件斗彩四季团花纹碗施了多种颜色。一是青花的勾线强化了效果。二是绿彩的用色也有浓淡的富厚浓淡转变,绘画线条交待的条理明确。构图精致明快,造型古朴典雅是一件极为精美的斗彩作品。斗彩四季团花纹碗在色彩与质地釉色的衬托下更显凡雅之美,巧夺天工的烧制工艺,反映了斗彩瓷烧制的高水平,从造型到装饰,无不体现出古代民间工匠的才气和智慧。彰显了质朴无华、富于写实的艺术语言,均值得后世流芳!
五,款 识
上图:成化与雍正款识对比图
清雍正所仿的明成化斗彩瓷,制作精细得让人真假难辨,如仿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天字罐等,无论是器型还是胎釉彩绘都仿得十分逼真,这使得人们在鉴定时不得不结合胎质、釉面、彩料、绘画及款识的书写来鉴定。雍正仿明成化斗彩虽然胎质很细但略显厚实,白釉不及明成化时的肥腴,釉色略泛青,釉面较松软单薄,彩色欠鲜艳欠清透,绘画虽然整齐,但下笔刚硬欠柔和,款识书写则与成化:苍劲幼掘,圆润藏锋,起落笔处无笔锋的真品款识有一定的差距。雍正斗彩器底款大多数书款为“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款和“大明成化年制”寄托款。期间也仿书成化“天”字楷书款,其仿款的“天”字的第四笔捺明显和成化天字不同。
上图:成化斗彩夔龙纹天字罐
上图:清雍正仿成化斗彩天字罐
雍正仿成化斗彩,较多见的是雍正斗彩器的仿制,有完全仿制成化书本朝款的也有书寄托款的。有利用雍正淡描青花器再加斗彩绘画仿成化的,后者从胎釉上需仔细鉴定,只能从彩绘细部特征上仔细区分。仿品上一般绘有并蒂莲、天竺、灵芝等纹饰。线条纤细委婉,婀娜感人。其敷彩颇富新意,以浓淡差异之绿彩为主,兼饰赭、紫、黄等诸彩,鲜妍清丽,与淡雅之团花相得益彰,尽展雍正一朝雅丽恬静之风。器底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字迹端整隽秀。
上图:大清雍正年制斗彩四季团花纹斗笠碗
六,鉴 析
清雍正时期,斗彩工艺高度发展,是继明成化以来的第二个高峰期。雍正斗彩在康熙斗彩的基础上,工艺更为精湛,清淡含蓄,姿态优雅,无论是造型还是色彩的搭配,均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雍正仿制成化斗彩噐十分成功,最突出的成就是改变了过去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相结合的方法,而将釉下青花与釉上粉彩、金彩、珐琅彩合为一体,较前代作品更加艳丽清逸。典型器:雍正斗彩仿成化斗彩尽管可以乱真,但其中已融入了当代的文化内涵,如各式盘、碗、杯、碟、水盂、瓶、罐、盖、盒等,造型都较端庄秀美,纹饰也雅致。这时在斗彩给技法上加入粉彩色料,如胭脂红、洋绿、洋黄等,在艺术效果上更显富丽多姿、鲜艳明丽的特色,比传统斗彩醒目,而又不像粉彩那样柔和温润,形成了粉润中见明丽,纤巧中显挺秀的独特的时代风格,这正是雍正斗彩与其他时期同类器不同之处。
上图:雍正斗彩海水江牙龙腾鱼跃纹梅瓶
成化斗彩由于名气太大,历朝都有仿制。目前面世最早的应该是大明嘉靖年仿品。如果没有款识,相信大部分鉴赏家是辨别不出真品或仿品的。清雍正仿的最像,但精细有余,古拙不足。清代仿品彩色一般都控制在轮廓线内,成化真品一般彩都溢出轮廓。清代仿品胎迎光都是青白色,成化的都是肉红色或牙白色。清雍正也仿天字款,第四笔的捺,明显与成化天字不同。鉴定时要牢记不同时代的细部特征。雍正一朝在清三代里时间最短,只有十三年,所以传世品最少!而康熙在位61年,乾隆在位60年,再加上乾隆做太上皇那几年。康熙,乾隆瓷器数量真不少。如果有幸得到一件雍正仿成化斗彩的仿品,你一定是极有缘份的幸运者!
上图:雍正斗彩寄托款海水江牙麒麟纹罐
近现代仿品,在外观、尺寸上虽然与成化真品极为接近,但对器型的侈口和往下渐收的曲线弧度的把握却是相形见绌的。再有,成化斗彩瓷器的胎质纯白而细腻,但迎光泛红或微闪黄的现象,却是所有后仿品所不能企及的。此外,成化斗彩瓷器底部的青花款识周围的双框线条所呈现的自然的浓淡笔韵,同样也是仿品所不能呈现的。
明代成化,清代雍正斗彩瓷器是历史的珍贵遗产,即有传承的普遍性也有时代的特殊性,它承载的是历史发展的艺术规迹和文化。不论传世品还是出土器上,必然会打上它的时代烙印。鉴定成化,雍正斗彩瓷器即要抓住它的特殊性,又要重视它的时代性。由于彩料配方及朝代制作工艺有异,所以不可套用鉴赏一般器物的方法和辨别特佂来鉴评判定成化和雍正斗彩瓷器。要从共同点找出不同点,即在施彩绘画技法和彩料及制作工艺特点上,深入探索研究总结。
对于鉴藏古代艺术品来讲,不论是初学者,还是资深人士。唯一不变的是;在古代艺术品面前;“已知是有限的,未知是无限的。”毎位鉴赏者永远都是小学生,鉴赏界里无老少,能者为师。在鉴赏中任何人的鉴定意见;“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鉴定意见也仅代表鉴赏者个人观点”。了解研究古代艺术品的内涵永无止境。探索未识,掌握已知。才能真正认识到:“明看成化,清看雍正”瓷器的真实內涵。
注:版权所有,本文插图,作者私藏,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图文作者:曹 斌(联拍在线鉴定专家)
2018年12月7日
上一篇:汝釉微观
下一篇:清雍正斗彩夔龙纹“天”字盖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