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 注册 服务热线:400-608-1178

南北朝写经《佛说佛名经卷》

作者/来源:蒋朝显发表日期:2020-08-031139

文:蒋朝显(本文发表于河南美术出版作品)

南北朝写经《佛说佛名经卷第二》(十二卷本)

(北魏)菩提流支译

南北朝(公元500~550年)写本 一卷 白麻纸本  尺寸:28X504cm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政治上是一个四分五裂、南北对峙的时期,但在文化发展史上,却是一个大放异彩、成就辉煌的时期。魏晋时期(220年—420年),南北朝(420年—589年)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589年隋灭陈止。南朝(420年—589年)有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北朝(439年—581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朝。南北两方虽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形势,故称为南北朝。晋时玄风大炽,谈玄论道、风流倜傥为时代之风气,在生活处事上倡导“雅量”、“品目”,艺术上追求中和恬淡之美,这种风尚直接影响到南北朝的时风和书风。

魏晋南北朝书法是承上启的时代。其中魏晋尚韵,南北朝尚神。南朝书法婉丽清媚,舒畅活泼,喜出新意;北朝书法雄奇芳朴,严整敦厚,以方严为尚。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继承了魏晋以来的成果,继续有所发展,尤其以楷书的成就最高。但在风格上,南、北朝却也表现出显著差异。清朝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评论:“南书温雅,北书雄健”;“北书以骨胜,南书以韵胜”。由于这个时期战乱频发,流传下来的南北朝书法墨迹几无留存,但也唯有墨迹才能更准确的看到书法行笔精髓所在,若想通过墨迹欣赏到南北朝的书法艺术,目前只有通过敦煌遗书保留下来的写经才能领略当时的风采。

在敦煌写本未发现以前,人们对魏时期书法的认识主要来源于碑、墓志、摩崖、造像记等刻石文字。1900年敦煌藏经洞所发现的数万件古代写本,囊括上自两晋、下至宋初的书法墨迹,其中就包括南北朝的佛经写本,这也使得我们能全面认识南北朝书法的面貌。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书法历史长河中最具代表性的时期,虽然只经历了前后共370年,但他却是中国书法史的绝对辉煌时期,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艺术地位,同时也是对中国书法艺术发展最具贡献的时代。可以说是书法史巅峰时期;“书不入魏晋终为俗格”,仅此一句话,就知道魏晋书法在书法历史上的地位是无法替代的。南北朝时期书法也间接的影响了隋唐朝书法的发展,对后世书法的发展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

敦煌地处西北,敦煌遗书中魏晋南北朝写经卷本就数量不多,基本皆藏于各大博物馆,流传民间可谓异数。遥想1500年前,这卷精心书写的佛经,被高僧千里迢迢带到敦煌,最终放进藏经洞,如今又为我们所见。这不可思议的福缘实在令人赞叹。

敦煌写经中的南北朝写本相对较少,校改严谨且又保存较好者十分难得,而公元6世纪早期的《佛名经》写本属凤毛麟角。此件更是已知目前保存最完整最长的一卷南北朝经书。此十二卷本《佛说佛名经》第二卷,首断尾全。存13纸,每纸24行,行17字,一卷全长28×504cm,白麻纸。起“南无相威德王世界名无量声如来”,讫“南无金色华佛。归命如是等无量无边诸佛应知”。有乌丝栏,行间校加字。礼忏佛名经的习惯,自南北朝以来流行于佛教界。《佛名经》有数部,这卷是元魏菩提流支译的佛说佛名经,十二卷,举一万一千九十三尊,将大乘经典中的诸佛名字汇辑在一起,进行一诵一礼拜。由于它没有繁杂的理论思想,亦可以随时礼拜忏悔,因此深受僧俗信众所欢迎。

这件南北朝《佛说佛名经》纸张为白麻纸,第一次上手时甚是吃惊,纸张的白度几无年代的沧桑感,千年前的遗物依旧光洁如新,晋人傅咸《纸赋》写道:“夫其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真。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己新。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屈可伸,能幽能显。”南朝梁人萧绎《咏纸》诗云:“皎白犹霜雪,方正若布棋。宣情且记事,宁同鱼网时。”这是说,当时制作的麻纸洁白受墨,写成书后可以舒卷。今天见到这卷经书可见当时造纸技术的发达超乎想象。且几无帘纹,文献记载无帘纹的敦煌遗书多数是南北朝的,这件经书也刚好体现出来。说无帘纹实际上是帘纹不太明显而已 ,这是因造纸时抄纸帘用的纤维材料和编织细密造成的,使得纸面帘纹不清晰且纸质的均匀度和平滑度较好,属上乘纸张。从纸张宽度、厚度、纸帘纹、墨色和书法风格所呈现出的特点可以确定为南北朝之物,通过严谨加速器质谱碳十四断代方法,即AMS方法,由美国亚利桑那大学AMS实验室检测确定其书写年代定为公元500-550年,是一件标准的南北朝时期写本。古墨所谓“一点如漆”从这卷作品上完美的诠释出来。

这件《佛说佛名经》如一曲音乐,平和稳重,让观者如沐春风。该卷书法神似三国(魏)时期的钟繇《荐季直表》,且有典型“二王”新体书法意韵,写经书法稍有隶意,书体介于生熟之间,盈润可人,用笔温润古拙,尖峰起笔,不用逆锋,收笔处重按,转折处略作停顿调锋,结体舒朗自然又不失高古淳朴,显示了一种典雅的书卷气,这卷写经的年代比智永僧智永,本姓王,山阴永欣寺僧人,陈、隋间著名书法家,是晋代书法大家王羲之第五子徽之之后早一些。将这件南北朝写经与智永传世名帖的单字放在一起对比一下,神奇地发现某种程度上达到统一,,运笔具有惊人的相似风格,这肯定不是巧合,可见智永亦是受魏晋世风的影响颇深。二者都未遵循横平竖直的结字,而是横画略作倾斜处理,以加重捺画来达到整体的平衡,这件写经本用笔直接切入,多少有些早期用笔的特点,显得质朴。用笔温润明快,结体舒朗自然。近代弘一法师先生书法不知是否见过此帖从中有所收益,才达到了几无烟火气的状态。此《佛说佛名经》卷实为隋唐时期楷书定型和完全成熟前的连接点。可以说,此卷是研究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南北书风交融极为重要的书法墨迹,实为可遇而不可求的中古时期书法之圭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