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 注册 服务热线:400-608-1178

古瓷鉴定的入门途径及误区

作者/来源:伍秋鹏发表日期:2016-08-231060

按:以下是古瓷鉴定学院“真伪鉴定基础班”第一讲的内容,侧重于基础理论,其余专题都是实战、实用的专题。古瓷鉴定学院教学的内容全部是伍老师本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1. 古陶瓷鉴定的主要内容

古陶瓷鉴定包括四项基本内容,即辨真伪、断年代、识窑口、评价值。

其中真假就是一切,只有东西是真货,后面的断年代、断窑口、评价值才有意义。我们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如何鉴定真假。

2、古陶瓷鉴定的两种方法

古陶瓷鉴定的方法,可以分为传统鉴定和科技鉴定两种。

传统鉴定,又称为“眼学鉴定”,即通过手摸、眼看、听声音、闻气味、掂重量等基本方法,对器物的造型、纹饰、胎、釉、款识、重量、声音以及制作、装烧工艺等方面的特征进行观察与研究,然后根据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对器物的真伪、年代、窑口和价值作出判断。

眼学鉴定与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等诊断疾病的方法相似。

我们教学的内容,实际上也算是传统鉴定。但是我们是发展了的、集传统鉴定方法之大成的实战性的眼学鉴定方法。

科技鉴定,是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到古陶瓷鉴定领域,采用一定的科学检测仪器,对古陶瓷胎、釉的化学组成、理化性能进行测定和数据分析,从而对器物的真伪、年代和产地做出结论。

科技鉴定与现代西医采用的测体温、验血、验尿、照X光等诊断方法相似。目前常用的科技鉴定方法主要有热释光测定、微量元素分析等。

目前对古陶瓷的鉴定,主要是要依靠传统的眼学鉴定。即使将来科技鉴定方法获得突破性进展,仍然不能取代传统的眼学鉴定在古陶瓷鉴定中的主体地位。

现在许多文物鉴定机构,弄几套所谓的现代高科技设备,开展所谓的科技鉴定服务,将所谓的“测试数据图表”附在鉴定书上,其实这些数据丝毫不能说明器物的真伪和年代问题,真实目的是为了收取高昂的文物鉴定费。

3、古陶瓷鉴定的原理

古陶瓷鉴定的原理,简单地说就是:真假对比,识真辨伪。

俗话常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有比较,才会有鉴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从包装、外观、成色、质地、手感、气味、防伪标记、质感等方面鉴别钞票、发票、烟、酒、皮革、图书、衣服等物品的真伪。古陶瓷鉴定与日常生活用品的鉴定,在原理上是完全相同的。

但是学习古陶瓷鉴定,确实是很难的,特别是无人指导,自己学习,自己摸索。有很多人玩了一辈子,都还在玩假货,根本入不了门。

4、进行古陶瓷鉴定的前提条件。

一是识真;二是辨伪

(1)、识真

识真,即认识真货,熟悉真货的特征。假设一个化了妆、甚至整容的人,想要冒充我们的亲戚或朋友,欺骗我们,但我们一般都不会上当。这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亲戚和朋友实在是太熟悉了,谁也很难欺骗到我们。比如双胞胎,一般外人分不出谁是谁,但它的父母却分得很清楚。

全面认识和熟悉中国古代陶瓷,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这样的一个学习和积累过程,就是“识真”的过程,通过对各个窑口、各个时期器物的认识,从而确立古陶瓷鉴定的标准。“识真”,不是从书本理论上掌握所谓的“特征”,而是要将书本知识与实物对照起来,从实物的角度去认识“特征”,从真伪对比的角度去掌握“鉴定要点”。

我们不要大家去背理论,这不是应试教育,背得多,记得多,就得高分。鉴定教学,成绩好坏,最终是看实际的鉴定水平,比如100件东西,真伪判断,能说对多少?答对90件勉强及格,95件算良好,98件以上才算优秀。

(2)、辨伪

辨伪的前提在于识伪。不仅要熟悉假东西的基本特点和常见作伪方法,同时要掌握最新的造假动态。如果一件器物上作伪(做旧)的特征比较明显,那么它是真品的可能性就很小。

这一点也很重要。真品成千上万,真货的特征很多。但是真的特征和假的特征,都是有规律性的。掌握了假货的规律性,在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有时可以一票否则。

5、古陶瓷鉴定的标准(方法)

鉴定一件器物的真伪,可以从上述识真和辨伪两个方面进行。古陶瓷鉴定的标准(方法)可以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标准为古陶瓷的时代与窑口特征,包括胎、釉、彩(色料)、造型、纹饰、款识、工艺(包括制作工艺和装烧工艺)、底足、窑疵和艺术风格等;第二类标准为古陶瓷的历史痕迹,包括胎釉的老化、伤残、开片、使用痕迹、保存环境等;第三类标准为古陶瓷的新仿作伪特征,包括做旧、臆造、违背历史常识、自相矛盾等。

各种方法之间是互相印证的统一整体,鉴定古陶瓷采用的应是综合的整体的方法。只有多方法互相印证,才能减少失误。

比如双胞胎,一般外人分不出谁是谁,但它的父母却分得很清楚。

各种标准,有的很重要,可以一招制敌,有的则只能做参考。哪些重要,哪些只能作参考,在具体方法的专题里会详细讲解。各种方法之间,讲究辨证,不能钻牛角。

   6、古瓷鉴定学院的教学内容

古瓷鉴定学院“真伪鉴定基础班”的教学内容是在不具备陶瓷史知识、不熟悉具体的窑口特征和时代特征的情况下,也就是零基础,说难听一点就是教陶瓷文盲,鉴定瓷器真伪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从胎、釉、彩(彩料)、造型、纹饰、款识、工艺(包括制作工艺和装烧工艺)、伤残、开片、使用痕迹、保存环境等方面鉴定瓷器的真伪。各种方法的用处有大、有小,用处大的方法,我们会详细讲解、反复练习,直到大家基本掌握为止,花的时间会长一些。用处不大的方法,我们简单讲解,了解即可。

7、在古陶瓷鉴定学院的学习注意事项:

(1)、学方法、用方法

看东西不能猜,一定要用方法。学习了鉴定方法,一定要在实际看东西的过程中进行应用。方法不应用,等于零。只要用方法,看东西就会简单很多。各种方法还应该综合起来看,不能太教条、绝对化。

(2)、练习题、勤参与

结合讲授的专题,我们每天都会发布8件练习题的图片,其中有真、有假,让学员进行判断。最后老师就行总结、点评。经过反复的练习,这样大家就能熟悉掌握每一专题的方法。大家应该尽量参与,参与练习越多,学习效果就越好。

(3)、看实物、摸标本

在网上学方法、看图片,虽然很直观,但离具体的实物毕竟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如有机会,大家应该去古玩市场多看实物、多摸实物,在看和摸的过程中,结合我们的专题,寻找观察要点和应用鉴定方法,对古玩市场这些真假混杂的东西,自己进行判断。大家可以购买和收集一定数量的瓷片、标本,在家里多摸、多观察。

(4)、学瓷史、看图录

我们教学的只是真假鉴定的方法,对器物的年代、窑口、品种、釉色等内容涉及不多。熟悉陶瓷史和具体年代、窑口等特征,可以提高真伪鉴定的正确率。学陶瓷史,看文字的书,枯燥乏味,如看不下去,可以看博物馆图录类的书。反复翻图录,了解年代、器名、釉色和窑口,日积月累,自然就熟悉了。

七、推荐参考书目:

1、《中国古陶瓷图典》,用处:基础知识、常识、概念

2、《中国古陶瓷鉴定学》(伍秋鹏著,北京出版社,2011年);用处:鉴定方法、陶瓷史

 3、冯先铭:《中国陶瓷》,上海古籍出版社。(只看瓷器部分),用处:陶瓷史知识


附录:

一、学习收藏的几大误区

1、按图索骥

在书店买上几本配有彩图的古陶瓷书籍,然后按图索骥开始在古玩市场买东西。市场上的东西百分之90以上都是假货,书上博物馆级的藏品,官窑、元青花、五代名窑等,在市场几百元一件,能买到真货吗??如果几百元买到真的了,卖东西的人岂不都是傻瓜?

2、盲目相信专家

专家分几类:一是博物馆的专家、文物系统的专家,接触真东西多,但未必会鉴定真伪。二是鉴宝专家,其中很多是古玩贩子、各级收藏协会、也有理论型的学者,甚至有不少是国宝帮成员。比如某些电视台鉴宝专家、微博上活跃的鉴宝名人。

很多人一开始买到假货,自己是很怀疑的,拿去鉴宝,伪专家说真货,然后就不断地买,以致买了一屋子都是假货,最后成了国宝帮成员、收藏假。伪专家是贫富通吃,不仅普通人受骗上当,很多有钱有势的老板也上专家的当,最后还建成了假货博物馆,成为国宝帮的成员。大家可以去搜索很多民办博物馆,宣传牛逼得很,但是东西多数都是低仿假货。我曾经和央视这些所谓国家级专家一起做过鉴定,发现他们的水平很一般,大概相当于古玩市场的中下等水平。这些所谓的大师们经常真假不分。

3、相信古玩贩子。

贩子们卖东西一般会编谎话:祖传的,乡下收的,盗墓挖出来的,保真,包老,包退。明明是低仿的假话,还把博物馆的类似图录,拍卖成交的价,一起提供出来让买家捡漏。一旦你付了钱,想要退货就门都没有了。古玩贩子的话都能相信,母猪都可以上树。

4.相信培训班:

培训班分两类:学理论的培训班,请几个博物馆的专家讲一讲各个时期陶瓷的特征,弄点实物标本给大家上手。理论型培训班,还是算有良心的,至少人家教的东西是正确的,虽然学费贵点,少则几千,多则几万。最后还给学员发一个结业证书。

误导型的培训班,教的全部是错误的东西,以假货当真品给大家上课。误导型的培训班,祸害学员一生,有很多学员、老板从此走上一条不归路。

5、夸大仿品的仿制水平

经常有藏友这样说,“现在仿品已经乱真了,连博物馆专家都鉴定不了真假”。不可否认,有的现代仿品的仿制水平确实较高,如果不仔细鉴定则很容易被骗,但这些仿品并非不能鉴定。

其实绝大多数的仿品,都是中低仿品。只要掌握了鉴定的方法,都是能识别出来的。

6、重局部、轻整体

有的搞收藏的人,抱着明显的新仿品研究半天,指着底足的火石、花纹画法或土浸、气泡等这些所谓的特征,咬定自己的藏品是真品,其实是陷入了只看局部特征不重视整体的误区。

绝大多数东西,从外观就能看出真假,不需要用放大镜。用放大镜看东西的人,多数都没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