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中国嘉德春拍会上,隆重呈现的罗桂祥旧藏“清康熙陈鸣远制南瓜壶”,以估价待询形式上拍,2000万元起拍,最终以2800万元落槌,成交价3220万元,刷新了其个人作品拍卖纪录。而这把天价壶就是马来西亚籍藏家刘创新先生的收藏之一。基于这把壶的份量,嘉德春拍之际,还专门为刘创新举办了“鸣而远兮-陈鸣远陶艺研究”特展。
嘉德春拍会上清康熙陈鸣远制南瓜壶成交价格图
多年搜罗,刘创新先生已经增添了陈鸣远南瓜壶、石榴水盂、陈圣思松鼠葡萄杯、明末菱花壶等名品,收藏颇具规模。他的藏品已经结集成《文荟菁英》一书,于2012年出版,书中记录了他与它们的一段段不解之缘。
紫砂收藏大家 刘创新先生
联拍在线鉴定专家
鉴定范围:紫砂
足吾所好玩而老焉
《文荟菁英》藏品集于2012年编辑成书是出于偶然的,至少在三五年前,这是我连想都不敢想的事。
我玩壶的资历不深,虽然与壶结缘可追溯到中学时代,那时马来西亚茶艺界受台湾茶道风气的影响,茶馆盛行,曾经有段时日我几乎天天消磨在这种闲雅的空间里,品茗读书,享受独酌独饮之乐,可当时只是为了喝茶,对于砂壶的钟爱还是后来的事。
2004年的6月,那时我还没有真正系统性地收藏老紫砂器,一次在伦敦参加“亚洲艺术周”的古玩展销会,我和太太在展场里物色合意的古玩杂件,说也奇妙,一件外销的朱泥大瓶出现在展示柜里,可是当我走近一看,原来竟是倒影,真正的朱泥大瓶却是摆放在对面的柜子顶端,可见此物并不受货主的重视。自然,我最终以非常低廉的价位,买下了此件极为珍罕的外销大器。这类玩藏过程的偶遇奇缘,让我在紫砂这项品类中,不断地保有一定的热度。
刘创新紫砂壶的藏品
有缘有份 心想事成
2010年秋季,我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竞得了一件虚斋庞元济旧藏的“杨彭年制曼生扁石壶”。提货时,佳士得中国古代陶瓷及艺术品部副总裁曾志芬小姐告知,有一件紫砂重器——罗桂祥先生旧藏的陈鸣远朱泥南瓜壶也许会上拍。而我对于此壶在市场的出现,早已期盼很久。
由于紫砂并不是一项主流的藏品项目,当时有条件又会对此壶感兴趣的买家,我最先想到的是古玩大行家翦淞阁主人黄玄龙先生。然而,这件事提与不提,实在不知应该如何启齿。就在5月中国嘉德紫砂专场拍卖会上,我遇见了玄龙兄,没想到关于此壶,还是他先开的口,他先问我知不知道香港佳士得这把南瓜壶,我说知道,他又问买不买,我坚决的说:“买!”,而且当时还说了一句现在回想起来还有点难为情的话:“因为知道黄兄您也想买,也许我该考虑把房子也卖了。”
与玄龙兄见面之后,我的心情非常失落,我心想这把壶应该是与我无缘了。
当然,除了黄玄龙先生,有能力竞逐此壶的买家还有六七人,他们的出价会是多少?真是不好估计,随着拍卖日子的临近,知道此壶上拍的人越来越多,我还能犹豫什么呢,只能自顾自的,想好自己的心理价位。为此,我还慎重的向内人讨论了出价的上限。
拍卖的当天,我坐在拍卖场里,感觉时间过得缓慢,手机传来一些知情的朋友的鼓励及预祝短信,我的心情七上八下… …。陈鸣远南瓜壶拍卖开始了,我听着预先办好的电话委托,眼睛扫视着全场,拍卖师一口一口报价,场上没有回应,委托席上曾小姐问我要不要举牌?我看了看现场,看了看拍卖师,说:“要!”,就这样落槌了。我买到了!我笑着走出了拍卖厅。
清康熙 陈鸣远制南瓜壶 H 9.8cm x W 17.8cm
自从南瓜壶到手后,反复地把玩欣赏,一直沉溺在无上的愉悦感中。有一天,专程请制作拓本的师傅前来拓制铭文款识,拓工将南瓜的一侧的老包浆洗了,结果外观上成了“钟无艳”。此后赏玩时,总是觉得有点碍眼,于是干脆放胆,将陈鸣远这只“和正瓜”内内外外清洗得干干净净,还他本来面目,并想着将来再花些心思好好泡养。洗后的南瓜壶,砂胎更加清晰的呈现在眼前。经比较,确认了与康熙外销贴花朱泥材质上的相似相近,也庆幸此壶清洗后并未发现任何潜在的暗伤或冲线,一洗此前对于此壶完整度的顾虑。一件砂壶历数百年而完好无损,真是天佑神物,不能不说是分外的喜悦!
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
今年十月香港苏富比拍卖会再次出现一件陈鸣远的石榴水盂,这是紫砂行情高涨所促成老收藏释出市场的良机。皇天不负有心人,最终如愿拿下此件与“和正瓜”同样来自一九七八年苏富比拍卖“谭敬旧藏”的名器,这也是在反复把玩研究“和正瓜”之后,对陈鸣远真迹有了把握,才会有此胆魄出手。
随后收进一件令自己自豪的藏品就是“清初 陈圣思制松鼠葡萄杯”。圣思姓氏一直是谜题,由于此杯的收入而对于这个问题自然而然的关注起来,没想到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一件残壶底款清晰的印着“陈圣思制”,此壶从形制刻字的断代都与“圣思杯”相若,再参照故宫的藏器,得出了圣思姓“陈”的结论,这正是“玩物促学”的好处。
清初 陈圣思制松鼠葡萄杯
有了上述的玩藏基础后,自己还想物色一件合意而又高古的“明代壶”,然而明代佳器早已如凤毛麟角,这个终极目标恐怕难以实现。
没料到好运接踵而来,经彭清福先生及聚宝斋纪子亮先生的引荐,得以一睹老藏家张晋华先生秘藏近二十年的菱花宝壶,这是令我惊叹的一件名品。此壶出自紫砂专书“宜陶之旅”的著录,犹记得当年开始玩壶时,对着书上图片早就倾心不已。得悉此壶当年以高于紫砂泰斗顾景舟作品数倍的价格得来,加上出于对藏家与藏品的尊重,初见此菱花壶虽爱不释手却不敢贸然徵求割爱。
直至此书临近封关之际,心里对于菱花壶依然恋恋不忘,顶着秋后艺术品市场遭遇“寒流”的压力,而且在自己资金吃紧的情况下,还是咬着牙拜托彭清福、纪子亮二位先生促成此事。令自己感动而印象深刻的是,张晋华先生在交付菱花壶时说的一句话:“看得出你是爱壶之人,我考虑了很久,觉得此壶还是传承给你最为合适。”仿佛老父对于爱女交付终身所说的深情话语。
菱花壶
刘创新藏品
增添了陈鸣远南瓜壶及石榴水盂、陈圣思松鼠葡萄杯、明末菱花壶等名品,令我的收藏更加的坚实了。玩赏着这些宝爱之物,回想着每一段由追逐到得手的过程,或欢乐,或辛劳,或纠结,更多的是欣慰。看着这批历经风雨波折的砂壶,竟能汇集到我手中,真是令人不可思议。其实,以我个人的微薄之力,搜集这些老壶,本来只是出于自怡自乐,不好意思也不敢妄想要结集示人。但是,随着这些年来的四处奔走,慢慢明白到,老壶经多年的流传,大多散落各地,并不是这么容易就可以聚集在一起,如果能将它们统合起来,不但有利于学术研究,也让将来的爱好者可以有更多的参照资料。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倘若此书带给大家美感之余,可以进一步促成紫砂收藏的学风,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刘创新藏品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现今看来,我的紫砂收藏颇具规模,但是我心里十分清楚:我并不具备作为收藏家的条件。要维护好一批系列而完整的收藏品,需要财力、眼力和魄力,而这又谈何容易!所以,我想在这个时候将这批藏品出版,也算是自己这个阶段的眼力检验和经验总结。再说,在目前的艺术品收藏热潮中,不断会有自己心仪的老壶出现,淘换的过程也许比固守的结果更加的有趣。也许将来我会因为放掉了某件藏品而惋惜,也许我又会因此拥有一些令自己兴奋得心跳失眠之物。无论如何,这些都将烙印在自己的脑海里,永不磨灭。
一路走来,玩壶的经历好比武侠小说中的世界,拜师学艺,闯荡江湖,几经曲折,最后就算修得正果,也终归要退隐山林的。在许多前辈及同好的帮助下,我才有机会获得这些宝贝。所以,我在这本藏品集中记上了藏品的传承,以示感恩之心。对于收藏而言,每个人都只能是暂得而已,就算是帝王将相,万里江山也会灰飞烟灭。终有一天,我的这些爱藏不知道又将流落何方?且凭此书,记录下我与他们有过的一段缘。
一段铭记终身的物缘。
下一篇:好东西会说话,但你得听得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