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 注册 服务热线:400-608-1178

从金融资本的变化看艺术品收藏的发展前景

作者/来源:刘超发表日期:2016-11-16956

演讲人:上海收藏俱乐部理事长刘超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本人是一个收藏爱好者,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对古玩艺术品的收藏产生了兴趣,至今,已有25年的收藏历史。因此,本人今天发言的题目也与艺术品收藏有关,我的发言题目是《从金融资本的变化看艺术品收藏的发展前景》。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这些问题的看法。

收藏与金融资本的关系

在讲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收藏?”。所谓收藏,把东西收起来,藏起来就是收藏。但是,在今天,“收藏”已成为“收藏古玩”和“艺术品投资”的代义词。

那么,什么是金融资本呢?它有两重意思:其一,是指用于增殖的货币(资本)本身;其二,是指那些掌握着大量货币,并将其部分用于投资等用途的企业及个人。

搞清这些概念之后,我们再来谈收藏与金融资本的关系,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金融与收藏的概念,早在2004年就由人提出。当时,东方国际拍卖公司举行了国内首家以金融与收藏为主题的艺术品拍卖会。效果显著,那时的拍卖总成交额在是3103.419万元,这对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拍卖行业是一个创举,它预示着金融资本逐渐介入收藏及艺术品投资的拍卖时代即将来临。这种资本运作形式的优势,旨在推动和加强艺术品收藏与金融资本之间的有机结合,促进了收藏金融化的融合与发展。

时隔6年,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发展得十分迅速。2010年4月8日,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以近20亿港元的总成交额创下了香港苏富比历年单季拍卖的最高纪录;2010年5月18日,中国嘉德2010年春季拍卖会总交易额创出21.28亿元人民币的内地单季拍卖最高纪录,这也是国内拍卖市场首次单季总成交额跨越20亿元大关。这两个“最高纪录”开创了艺术品收藏的新天地,引发了国内古玩艺术品价格的普遍上涨。

值得关注的还有,今年5月17日,中国嘉德拍卖的张大千《爱痕湖》以人民币1.008亿元成交,中国近现代书画单幅拍卖价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到了6月3日,中国保利拍卖的北宋黄庭坚书法《砥柱铭》卷以4.368亿元的天价成交,创造了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价的世界纪录。一连串的数字显示了金融资本加入艺术品市场后产生的巨大变化。

实际上,2008年以来,中国就已经成为全球艺术品市场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2009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绝对“龙头”——北京拍卖市场的总成交额更是创下了103亿元人民币的骄人战绩,全年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额达225.31亿元。

艺术品收藏今天能够出现这样高昂的价格,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财富增加带来的文化艺术品的繁荣,这是一个让人感到振奋的利好消息。这里,我们撇开艺术品本身的价值不谈,就从近年来中国艺术品拍卖价节节走高来看,其背后除了藏家看好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未来潜力外,更主要的是金融资本推波助澜后形成的收藏(也可以说是投资)高潮所产生的市场效应。

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任何一个产业如果没有与金融资本紧密结合,便发展不起来,艺术品作为文化产业中的一个范畴也不例外。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中期便出现了金融资本与收藏、艺术品投资的结合,金融资本把上千亿的美元投入艺术品市场,形成了西方文化艺术品投资市场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今天,金融与收藏、艺术品投资的融合已经成为发达国家艺术品市场的主要推动力。而在中国,我们正在向这方面努力,金融与收藏的结合已经成为引发艺术品市场蓬勃发展的动力,并且初见成效,最近,各地拍卖市场的火爆就证明了这一点。

艺术品收藏行业的发展现状

艺术品收藏作为一个行业来看,前途广阔,如今,又逢“盛世”,各行各业的收藏爱好者更是纷纷加入其中。上海有多个市级民间收藏组织,我们收藏俱乐部作为一个高层次的收藏组织,最近的发展也是十分满意的。

究其原因,是因为目前的投资热点向艺术品收藏方向倾斜,而且,其发展的现状是平稳的、向上的,甚至是跳跃式的前进。而艺术品收藏之所以发展的如此迅速,金融资本加入是一个因素,收藏队伍的扩大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目前,全国有各级收藏协会600多个,收藏爱好者达9000万人之多。

目前,艺术品收藏之所以繁荣,是因为收藏者认为:收藏既可以玩文化,又能保值、增值。当然,不能忽视的是艺术品收藏红火后面真正的推手,还是手中握有大笔资金的机构和企业家。他们看好艺术品收藏的观点是:“艺术品不仅可以投资,还可以在精神上得到享受,甚至可以丰富企业文化,一举三得,何乐不为!”

确实,古玩艺术品既是一种能“玩”的文化和文物,又是一种相对稳定和升值幅度大且快的投资方式和方向。收藏是一种文化行为,金融是一种经济行为,但两者之间的关系联系紧密。我们知道:凡是进行艺术品收藏需要三个条件:那就是要有文化、有金钱和有相对宽裕的时间。但最主要的还是要有“钱”,要有金融资本作后盾,一个收藏家如果手里没有钱,所谓的“收藏”只是一个美好的想象,无异于纸上谈兵。

但是,也有人说,艺术品市场像一块烧得滚烫的金砖,我们想拿,又不敢轻易出手。怎么办呢?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你要去熟悉它、了解它、深入地研究它,当你搞清楚里面的关系时,机会就来了。

事实确实如此,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发展到今天,已有20多年的时间,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已令各行各业跃跃欲试,他们“煤不挖了,房子不炒了”,金融资本在变化,他们把钱投到艺术品市场里去了。现在,以银行为首的金融行业更是对这块市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然而,我们目前的艺术品市场成交的主要方式还是以拍卖为主,这种单一的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局限了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对于一般的投资者来说,艺术品市场更需要诸如“艺术基金”、“艺术品贷款”、“抵押”、“经纪人”等形式众多的操作手法来促进它的繁荣。

在楼市调整、股市低迷的大背景下,一些楼市、股市资金转战艺术品投资市场,而艺术品投资本身的收益稳定性使得其逐渐成为与房地产投资、证券投资并驾齐驱的三大投资方式之一。这就是今天艺术品收藏市场稳步发展的现状。

我对收藏行业的看法和建议

上海是“中国收藏的半壁江山”,以我收藏和研究古玩20多年的经历来看,收藏行业是一个朝阳行业,而且相信,随着金融资本的加入,艺术品收藏的规模和范围将扩大。

我们现在回顾一下中国艺术品收藏的历史,我们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三次艺术品收藏的高潮:现在的收藏热是第四次。

第一次是在宋代,中国的古玩市场在宋代就开始形成了。宋徽宗(1082年10月-1135年6月11日)在治理国家方面可能不及格,但在艺术方面很有造诣。他网罗了天下的画家集中在一起,自己等于兼了国家画院院长,因为“领导重视”,所以,宋代的书画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同时宋代出现了中国第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收藏高潮。本月北京以4亿多元天价拍卖的书法作品《砥柱铭》,其作者就是北宋的黄庭坚 (1045-1105),他是北宋时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与宋徽宗是同时代人。

第二次收藏热跨越了元朝一直到明清。清朝康、雍、乾盛世的100多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资料表明,当时中国的GDP至少占世界的26%,而今天美国的GDP最多只占到23%。这一百多年里,大清帝国里,上至皇帝,下到平民,都在玩古董,都在玩文化,历史上称“康、雍、乾”盛世,形成了中国的第二次收藏热。
第三次收藏热是晚清到民国,这个时期主要是外国对中国艺术品、中国文物的收藏,其收藏品主要是通过掠夺或买卖的方式流到了西方。

第四次收藏热则是在今天,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民众生活水准大幅提升,加之节假日的增多,为人们从事收藏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八十年代以集邮、集币为先导的收藏队伍异军突起;到九十年代,古玩艺术品收藏热又悄然兴起,并显示出前所未有的高涨势头。如今,收藏成为一种高雅的文化行为,是人民生活富足之后的对美的追求,也成为一种投资的渠道。

历史进入了21世纪,当前中国的民间收藏表现了与以往三次收藏热不同的三大特点

(一)收藏队伍扩大化。如今全国有收藏爱好者7000万人,他们的收藏热情很高却是越来越理性化,越来越以冷静的姿态出现。

(二)收藏队伍年轻化。曾经盛行的“少年玩鸽,老年买宝”的说法已经开始改变。我身边的收藏爱好者大多为年轻人,他们对古玩消费意识的改变,使过去的“玩物丧志”的老思想成为历史,新的“玩物增智”和“玩物增资”的思维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被大家所接受。

(三)收藏队伍学者化。现在的收藏者不仅注重收藏,还重视收藏品的艺术价值,他们会对自己所收藏的古玩进行研究,出版书籍,其专业程度不亚于大学教授。我们现在的收藏队伍越来越成熟。

当然了,现在的收藏者在重视艺术品为他们带来精神享受的同时,也收获了投资价值带来的丰厚利润。

由于艺术品收藏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我相信: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文化氛围的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也一定会在艺术品市场上有所作为。我们希望,国内的金融资本应该更多地介入到艺术品行业中来,体现中国艺术品的真正价值。

                                                 2010年6月20日该论坛在上海浦东国际会议中心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