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 注册 服务热线:400-608-1178

梁晓新:绿云春水﹣康熙豇豆红釉传奇

作者/来源:梁晓新发表日期:2018-01-316886

豇豆红釉可以说是康熙窑乃至整个清代瓷器史上最杰出的成就之一。它属于康熙早期官窑创烧的一种高温铜红釉。高温铜红釉的呈色剂为氧化铜,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敏感,它在氧化焰中呈绿色,在还原焰中却呈金红色,同时对温度变化的要求极高,故窑师必须同时掌握窑温与窑室气氛的变化,技术十分复杂,成品率很低。自永宣烧制出空前绝后的鲜红釉后,高温铜红釉窑技逐渐消失,直至康熙才复烧成功。豇豆红釉即是康熙独创的高温铜红釉的一种。它又称“吹红”,这是一种精巧细致的施釉手法,产生出令人惊异的艺术效果:以细竹管蒙细纱布蘸铜红料汁,多次反复地吹在两层透明釉之间。这种三明治式的上釉法不但提高了呈色的准确性,并使铜红料能在窑室气氛的变化下,以还原与氧化间微妙的化学变化而产生出红绿之间的变化,这就使得康熙窑的豇豆红釉呈现出前所未见的釉色层次感与神妙无方的色谱,从深红到绯红到粉红到黯红,这种非人工控制的釉色变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趣味,也带来了无穷的想象。




豇豆红釉甫面世,就注定成为了一种风靡文人雅士的经典。釉面紧致明亮,呈色或如美人面般鲜媚、或大红袍般幽静、或娃娃脸般明艳、或桃花片般淡雅,人们将这种釉色充分诗意化,用春水、朝霞、桃花、绿苔来形容,清人洪北江有幅咏苹果的对联: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最能形容豇豆红的情韵。能将一种抽象的釉色提升到人文精神意象的高度,这是中国陶瓷中独有的艺术风尚。


豇豆红釉在西方被昵称为“桃花釉 – Peachbloom”,非指桃花,实为桃果皮色。她首次在西方收藏界掀起轰动,缘于一件在1886年纽约摩根氏( Mary Jane Sexton Morgan   d.1885 )珍藏拍卖会上以惊人的18000美元成交的康熙豇豆红釉莱菔尊。



清 康熙  豇豆红釉三弦尊 《大清康熙年制》青花楷书款 高:20.2厘米

美国巴尔的摩沃尔特斯艺术博物馆藏 

威廉沃尔特斯旧藏 18000美元购于1886年纽约玛丽摩根氏遗产拍卖会  约合今日46万美金


无论是娇艳无比的东方美色,还是骇人听闻的拍卖天价,这件高仅20厘米的小红瓶子在瞬间就彻底征服了美国。“桃花红-Peachbloom”瓷器从此成为了任何一个严肃而上乘的中国陶瓷收藏中绝对不可缺少的标配!以喜好豪华奢侈和艺术品著名的富商遗孀玛丽摩根氏,收藏了美国第一组豇豆红瓷器。1886年在纽约艺术协会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玛丽摩根氏遗产拍卖会,吸引了超过10万人观看,2628件拍品总成交达120.5万美金,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大拍卖盛会,这其中包括了234件中国明清瓷器,几件被注明为来自清宫皇室怡亲王家族旧藏的豇豆红釉即在其中,它显然得到了玛丽摩根氏非比寻常的钟爱。爱新觉罗 ? 胤祥(1686.4.16―1730.5.4),是清圣祖康熙帝的第十三子,他与皇四子雍亲王胤禛感情深厚,胤禛继位后,封他为和硕怡亲王,得世袭罔替的许可,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要政务。雍正元年(1723年),命总理户部,兼管内务府造办处瓷器的烧造。胤祥身份显赫,雅好收集字画、古籍和鉴赏珍玩,玛丽摩根氏注明这组品质卓越不凡的豇豆红瓷器购自怡亲王后人,颇值据信。

这件莱菔尊创下的18000美金成交价,约等于今天的46万美金,在当时可买下纽约最好的整栋房子,引起了媒体与收藏家极大的兴趣。神秘的买家身份在拍卖后48年才揭晓 - 来自巴尔的摩的富商收藏家威廉沃特斯氏( William Thompson Walters 1819 - 1894 )。这位品味特殊的收藏家偏好单色釉瓷器,珍藏了20多件牛血红、豇豆红与珊瑚红作品。连同同场买下的另外一件莱菔尊和蟠龙尊,沃特斯之子于1931年全部捐赠给了巴尔的摩市沃特斯艺术博物馆,成为该馆藏品中最为耀眼的一组豇豆红珍品。




清 康熙窑   豇豆红釉蟠龙尊  《大清康熙制》青花楷书款  威廉沃尔特斯旧藏,

购于1886年纽约玛丽摩根氏遗产拍卖会   现藏美国巴尔迪摩沃尔特斯艺术博物馆

玛丽摩根氏的传奇豇豆红莱菔尊,同时也启发了美国早期中国陶瓷收藏史上的多位收藏巨擘,包括金融巨头摩根氏( J. Pierpoint Morgan 1837 - 1913 )、美国第一家族洛克菲勒氏二世(John D.Rockefeller, Junior   1874 - 1960 )、钢铁与烟草大王约塞夫?魏登纳尔氏(Joseph E.Widener   1872 - 1943) 等等,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豇豆红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红,象征著神秘远东的美丽富饶与优雅精致,并成为了美国的中国陶瓷收藏构成的重要部分。这些早期的收藏家们均是乐善好施的艺术捐赠人,他们的藏品在身后都陆续进入了美国各大博物馆系统,豇豆红瓷显然是必不可少的品种,这其中,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华盛顿国家艺术画廊与沃特斯艺术博物馆为美国收藏康熙豇豆红瓷器最多、最著名的三家机构。


今年佳士得举行的《美藏于斯﹣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珍藏中国瓷器》专场拍卖中,204件拍品以1208万美金收槌,其中万众瞩目的六件康熙豇豆红釉瓷器共成交376.6万美金,占去总成交额约32%,果然魅力十足,吸金不讲价!一件三絃尊,从1886年玛丽摩根的1.8万美金,到2016年大都会的204.5万美金,130年间涨了113倍!当年万人空巷,今天一样独占鳌头。



清 康熙  豇豆红釉瓷六件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珍藏  纽约佳士得拍卖  2016年9月15日

总成交  376.6万美金

除了令人难以抗拒的釉色之美外,豇豆红釉的技术难度也是难以想象的。这就是为什么康熙之后无以为继的原因之一。《南窑笔记》说:“吹青、吹红二种本朝所出”,说明了豇豆红是吹红的一种,为康熙朝独创。1957年,著名的纽约古董商人拉尔夫柴特(Ralph M.Chait)在《东方艺术|ORIENTAL ART》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影响深远的文章--《The Eight Prescribed Peachbloom Shapes Bearing K’ang Hsi Marks 康熙款桃花红釉八器》。柴特氏在文章中归纳了西方各大收藏中的康熙豇豆红釉器,并统计、总结出八种器型,提出了康熙豇豆红八大码御用文房器的概念。

这篇文章再次掀起了豇豆红釉鉴赏的热潮,八大码的说法一直沿用至今。其实早在康熙时期,就有欧洲传教士在景德镇调查中国瓷器的制作过程,并向西方报道了“吹红”的手法。曾在景德镇居住过七年的法国耶稣教会传教士殷洪绪(Fr.Père d’Entrecolles’1664-1741),分别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和六十一年(1722)向巴黎耶稣教会总部所报的两封长函(Letters of Father d’Entrecolles and accounts of Chinese porcelainfrom old European publicatons),其中详细记载了景德镇各式瓷器品种之釉药配方、施釉技巧,特别包括了“ Souffle red - 吹红”。这是殷洪绪亲眼目睹,再加采访询问陶工所记录,因此是研究康熙瓷器的重要文献。其描述的复杂而精巧的竹管蘸釉吹喷上釉法,至今仍然在景德镇窑使用。

豇豆红釉料的配置与煅烧也一直是个迷。为了破解这种神秘迷人的釉色形成机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苏联甚至为此特别组织了一个研究小组,前往景德镇调研。苏方陶瓷科学家伊夫莱莫夫(G.L.Efremov)随后发表了报告,宣称掌握了“三明治式”的吹釉技巧奥秘与铜红料配置的方案,可惜苏方返回苏联后,却无法再次复制出同样的釉色。

豇豆红釉色独一无二,在康熙之后就基本没有烧制,直到民国时期,因为西方的青睐和需求而出现了大量仿制品。拉尔夫柴特氏提出的八大码造型,实则早已被学界修订为九种。这九种康熙造型,均为前所未见的新创作,不但器型大小相若、造型的气质风格均和谐一致,并且在款识的写法上也是高度一致,说明康熙豇豆红瓷器是一组全新设计的新作品,并且是属于同一个短时期内、同一个批次制作的官窑瓷。时至今日,能集齐豇豆红九器的可能性已经几乎等于零,因为其中某两个造型的传世品已经几乎无法在流通市场上找到,这两种器型分别是苹果尊与蟠龙尊。



清  康熙  豇豆红釉苹果尊(康熙豇豆红釉中最珍稀的口型之一)

《大清康熙年制》青花楷书款 7.6*9.9厘米

华盛顿国家艺术画廊珍藏

欧洲著名陶瓷学者康蕊君女士(Regina Krahl)曾做过统计: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有五型、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六型、瑞士玫茵堂藏有七型、日内瓦鲍氏典藏藏有七型、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有八型、香港徐展堂静观堂旧藏八型。



清  康熙  豇豆红釉七件 《大清康熙年制》青花楷书款 

瑞士玫茵堂旧藏


从来没有一种瓷器上的釉色能引起中西方如此一致而深切的喜爱。对东方的审美来说,豇豆红釉带来的是一种耐人寻味的视觉享受与红绿参差的奇趣;对西方的审美来说,这种华美精致的釉色充满了东方式梦幻般罗曼蒂克的情趣。



清  康熙  豇豆红太白尊两件

《大清康熙年制》青花楷书款 底径12.7厘米

华盛顿国家艺术画廊珍藏


她兼有水的柔润娇媚和火的缤纷热烈,区区一根小竹管就这样成就了一抹风靡中外的传奇美色!大都会博物馆这次释出的这一组豇豆红瓷器,再一次说明经典的艺术魅力,可惜艺术的情怀再也不见,百年后亦如七龙珠一样各自散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