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仁堂原址位于西苑中海西岸,是一座两层的西式建筑,是中南海里旧建筑中最庞大的一栋楼。这是整个楼体和外部的辅助装饰与其周围建筑群落有着明显风格差异的建筑。也许正是由于其外表的卓尔不群,内部陈设欧化的雍容,在中南海许多孩子们的评判中,它是一座最华贵而漂亮的建筑。然而,若不是因一段民族屈辱的历史,这栋建筑就根本不会出现在中南海。
中南海鸟瞰
本来伫立于此地的,是一组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风格宫殿群落,是“撤帘归政”后的慈禧太后常驻跸的仪銮殿。这组建筑以两卷殿式的仪銮殿为中心,前后三进,坐北朝南,正殿前有一座琉璃影壁。
仪銮殿是正殿,规模最大,共有5间。正中一间是召见大臣的地方,1898年戊戌变法百余日后,慈禧发动政变,就是把光绪皇帝召到这里训斥了一顿,然后软禁于瀛台的。和此间相邻的东次间,是慈禧的寝宫。据史书记载:五间正殿共面阔近7丈,进深6丈余,比紫禁城中的保和殿面积还大。
中南海海晏堂(居仁堂)旧照.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清史研究所编纂的《近代京华史迹》书内《从仪鸾殿到居仁堂》写道,光绪十一年(1885年),慈禧太后下令修缮西苑三海,并且在中海西岸建造仪鸾殿供慈禧居住。将蚕池口教堂迁往西什库重建也是发生在这一期间。慈禧极为喜爱仪鸾殿,在颐和园建成以后,慈禧夏季常住颐和园,冬季多住仪鸾殿。
然而当义和团运动兴起之时,慈禧利用其盲目排外情绪,将运动诱导到其立储取代光绪皇帝,并向反对废帝的列强施压的轨道。列强以保护使馆和传教为名,组成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慈禧挟光绪逃往西安,使中华民族再度受创蒙羞。
圆明园海晏堂西面铜版画
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将中南海当做驻军的营地。联军统帅瓦德西,把统帅部设在由日军占据的仪銮殿,瓦德西于1900年10月17日至1901年4月17日居住在仪鸾殿。1901年4月17日夜间,仪鸾殿院里的德军厨房起火,正殿配殿均被焚毁,瓦德西逃出,后来移居丰泽园颐年堂,但是德军少将参谋长死于火灾。耗资数百万两官银的宫殿,竟遭毁于一旦。
慈禧返京后,接受外国使节建议,在仪銮殿遗址新建西式洋楼,用于接待、宴请外国女宾,以示和列强修好。于是,废墟上重兴土木,耗资500余万两白银,建起一座与原仪銮殿规模相当的建筑。
慈禧坐像
洋楼分南前北后两个楼体,中间用上下两层的走廊相连。洋楼的顶部、窗框外,均有欧化的雕花装饰。窗棂,或镶以彩色玻璃,或饰以西式花卉。原来仪銮殿的围墙,此刻成了洋楼的院墙,只是南面、东面和仿俄馆后北面的门,改为洋式花门。光绪三十年(1904)十月竣工,慈禧为之定名“海晏堂”。
李鸿章和列强代表谈判《辛丑条约》时,列强要求惩办祸首,意指下令宣战的慈禧。清朝不惜承诺苛刻条件,换取列强不再追究慈禧。李鸿章转达洋人建议说,不如在仪鸾殿废墟上建造一座洋楼,作为外交会见场所,也好让洋人看看慈禧并非仇外祸首,获得慈禧同意。但是慈禧不愿在皇家禁苑里模仿外国建造洋式楼房,觉得有失体统,宁愿模仿圆明园西洋楼的海宴堂,其实效果都是一样。1904年,海晏堂建成。慈禧在中南海海晏堂举办过5次外交活动,接见过外国公使的夫人。1904年,慈禧还在海晏堂西北重建了仪鸾殿,现已不存。)
海晏堂内景
然而,海晏堂并没给衰落的晚清带来四海晏安的景气,春秋七异,清王朝便在辛亥枪声中寿终正寝。民国第一任总统袁世凯,当权后把海晏堂作为自己办公会客的场所,更名居仁堂。
袁世凯在居仁堂
1915年12月13日,想尝尝黄袍加身滋味的袁世凯,在居仁堂建起他的洪宪王朝。特制的龙案上,摆着“叠羽冲天冠”,他身着元帅服,在居仁堂接受文官武将的朝贺。但这个逆历史潮流而动的王朝,更是命短。
1913年5月,袁世凯在总统府与一些政府官员及外国驻华使节合影
冯国璋执政时,把居仁堂改做家属住宅,堂门改名为宝光门。居仁堂后有福昌殿、延寿斋、福寿轩、延庆楼、福禄居等华丽建筑。曹锟时在延庆楼办公,福禄居会客。居仁堂、延寿斋、福寿轩等处,成了他妻妾们的住房。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1924年11月2日曹锟辞职,被冯玉祥软禁在延庆楼。
1918年作徐世昌在居仁堂与官员合影
抗战胜利后,作为国民党政府北平行辕主任的李宗仁,带着他的接收班子在居仁堂办公。傅作义就任“华北剿总”司令后,又将其指挥部设在了居仁堂。据当时中央办公厅行政处的办公室主任田畴回忆,他们刚进海时,到居仁堂楼里看过,许多房间门口还挂着诸如“作战室”、“情报室”之类的牌子。
国立北平图书馆在中海居仁堂新址举行开馆典礼
解放后进驻中南海的中央军委,将办公地点选在了后墙傍着中海的居仁堂。中央军委和总参谋部都在这里办公,并在这里召开一些重要的军事会议,直至1964年居仁堂作为危房拆除修建中式屋顶的两层楼房。
因为中央军委和总参谋部都在这里办公,并在这里召开一些重要的军事会议,中南海的孩子们,便常常可以在居仁堂的前前后后,看到那些从红军时期到解放战争各个期间的赫赫战将们。
居仁堂
中央军委搬进中南海后,作为代总参谋长的聂荣臻,就在这里主持日常的工作。他的办公室在居仁堂的东面,中间是会议室,西面是挂满了军用地图的作战室。据说他在此主持工作期间,每天都在早晨8时,准点走进办公室。
苏州博物馆藏:居仁堂粉彩梅鹊纹碗
杨尚昆曾经在回忆谈话里提到中南海海晏堂(居仁堂),他说:1956年党的八大以后,居仁堂是中央书记处和“后楼”办公的地方。居仁堂由前、后两座两层楼组成。前楼下面一层中间是一个大厅,大厅东侧是我的办公室,西侧是会议室,中央书记处会议就在这里召开;上面一层分别是几位书记的办公室和李颉伯(后来是龚子荣)的办公室。居仁堂后楼就分配给中办直属各组使用。1964年居仁堂作为危房拆除,我、龚子荣,还有翻译组搬到甲楼办公,“后楼”其他各组搬到丙楼办公,但习惯仍称“后楼”。
粉彩加官进爵灯笼瓶一对
民国精品瓷以民初“洪宪瓷”的烧制水平为最高,“洪宪瓷”是在1916年袁世凯称帝后,郭葆昌(郭世五)在景德镇督烧了一批以水彩和粉彩为主的“御用”瓷器,有“居仁堂制”款和“洪宪年制”款,工艺水平达到清官窑的水平,“是景德镇瓷业在衰退中产生的一朵奇葩”。
粉彩渊明赏菊图橄榄瓶
郭葆昌原是袁世凯的管家,在袁准备登基当皇帝的时候,曾有模仿古代皇帝烧制官窑瓷器的先例,派他到景德镇前清官窑厂烧制瓷器。郭本人对瓷器很感兴趣,因此故宫博物院成立后,还请他去工作,整理清宫瓷器。在他的督办下,使得清代乾隆以后官窑器质量每况愈下的局面回光返照,烧出了一批高质量的瓷器, “居仁堂制”款(袁世凯当时居住、办公都在中南海居仁堂)和 “洪宪年制”、“洪宪御制” 款瓷器,基本上都是粉彩瓷,件件造型规整,胎釉洁白,彩质纯净,绘画精美。据说当时一共只烧制了6000件。由于烧制时间短,数量不多,当时即十分珍贵,现在传世的就更少了。
粉彩人物观音尊
“洪宪瓷”民国后期至建国初期直到现在多有仿制,真品款被公认为“居仁堂制”款(为什么落堂款而没有按以前写款习惯落朝款还需要讨论)。伪品落款为“洪宪御制”、“洪宪年制”或“居仁堂制”。各种居仁堂制款的物品目前存在的有一定数量。由于“居仁堂制”款真品的制造数量本来就相当少,又袁世凯仅仅做了83天的皇帝,加上公众对袁世凯的无耻行为的鄙视,以及袁世凯垮台后时局的一直动荡,所以,能够保存下来的真品的数量确是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