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 注册 服务热线:400-608-1178

玉出昆冈,有德乃彰

作者/来源:孔德珮发表日期:2017-05-171861
在当代玉雕大师中,孔德珮年龄不大却很有知名度。在孔德珮北京“孔府玉庄”的工作室里,橱窗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件件精雕细刻的玉雕作品。陈列的这些艺术品无一不向观赏者们传达着中华玉文化的深厚内涵。

孔德珮,今年四十二岁,举手投足之间尽显温文尔雅的气质。因从小受家庭的影响,耳濡目染中掌握了大量的古玩艺术品知识,后来拜收藏界泰斗马先生为师,得其真传。孔德珮除了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常委等拥有诸多头衔的玉器翡翠杂项鉴定专家之外,他还是孔子第七十七代孙。
作为孔子后人,孔德珮童年梦想就是弘扬孔子儒家思想。正因为此,孔德珮便以“孔府玉庄”为堂号,“孔儒”为商标,向国家商标局进行了商标注册,孔府玉庄由此而来。

孔德珮作品
 

薄胎宝瓶诠释工匠精神
作为玉雕师,孔德珮有不少代表作。最让他满意且作为镇店之宝的便是“痕都斯坦式青玉西番莲纹宝瓶”。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由孔德珮团队创作的“碧玉九龙缸”参加了北京举办的中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并且是唯一入选的玉雕作品。这一荣誉更加坚定了孔德珮要创作更高技艺作品的决心。于是,更为精美的痕都斯坦式青玉西番莲纹宝瓶惊艳问世。
痕都斯坦玉器又称回教玉器或伊斯兰玉器。在清朝的宫廷中是非常名贵深受清代皇室青睐,精美绝伦。在通常情况下,痕都斯坦玉器,主要是从玉料、造型和纹饰上来评价。从玉料上说,所使用的暗灰色的玉料和近似中国碧玉的玉料,是其自己独有的玉种。碧玉的特点是均匀,花纹也要浅一些。
玉石雕刻在我国已有很悠久的历史,作为一种专业技艺其讲究自然不少,这只宝瓶光是用料的筛选就花了孙德珮好几个月的时间。 

痕都斯坦式青玉西番莲纹宝瓶

“我们是2011年秋天,经过好几个月的筛选,最终确定了制作宝瓶的原料是24公斤重的新疆和田青玉。”用料确定后,孔德珮并没有马上动工,而是将开工的时间定在了来年开春。孔德珮说,开春动工,这里的讲究有不少。
“年底年初,甚至在整个正月里,大家还在新年的气氛里,都比较兴奋和躁动。开春,节日过完了,喧嚣散尽,心就静下来了。”雕刻是精细活,心不静,则不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孔德珮说他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三个字——静、坐、悟。“静是要静得下心神,坐是要坐得住板凳,悟是肯钻研能创新。”
开工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原料进行修大型,然后用管钻掏膛,一钻一钻将瓶体中间部分掏空。接下来就要细修外形,浮雕西番莲纹;再接下来是对瓶子的内壁修胎、 打磨,瓶壁最薄处要求仅为0.2毫米。
“最难也是最吃功夫的是打磨这一阶段,这个瓶最薄的地方只有0.2毫米,这一过程压力和难度都特别大,稍微控制不住力度,这个宝瓶就完成不了了。”孔德珮回忆,打磨的时候,隔着瓶壁都看得见砣子在转动。0.2毫米,这个不简单的数字考验的是孔德珮多年的经验和手感操控砣具的力度。少一分力,完不成抛光,多一分力,则瓶碎,一个团队900多个日夜心血将付诸东流。孔德珮说,“越是到了快完成的时候,我们内心的压力越大,每一砣下去,对身心都是考验。”
这种高度紧张的情绪持续了两年半,终于,一个高27.5厘米,重240克的“痕都斯坦式青玉西番莲纹宝瓶”完美竣工。
“截至目前,这件作品是国内同体量玉瓶中重量最轻的,比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薄胎玉瓶还薄。从24公斤变身为240克啊……” 孔德珮说这话时,眼里在放光,那是一种匠人对技艺的自信之光,是对中华玉文化的自豪之光。的确,支撑他一路奋进而行的,恰是充满魅力的玉文化。


玉文化随时代变迁
从玉雕手艺谈到玉文化,孔德珮有很多话要说。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中国古代玉文化以“玉不琢不成器”为理论基础,以玉器为载体,迎合并承载了上层建筑的精神思想需求,先后倡导了“神权” “玉和”和“玉德”思想,而中国现代玉文化则以“大美无饰”的思想为基础,坚持“自然美、原始状的天造艺术”“美玉不琢”是现代玉文化的理念。玉文化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也不是一种静止凝固的定义。回顾历史不难发现,玉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孔德珮作品

孔德珮说,在距今五六千年的“红山文化”时期,和距今四五千年的“良渚文化”时期,我们的先人相信玉能通神,玉是祭祀的神器,祭天、祭地、祭祖宗,由神巫专用, 那是中华玉文化的早期,被称为“神玉”阶段;进入商周,玉成为王室权力与贵族身份的独特象征,玉文化发展进入“王玉”阶段;唐宋以来,尤其是宋代,玉器走向民间,普通人也可以佩玉了,且以佩玉为美,玉文化发展进入“民玉”阶段。 历史的发展见证了玉所携带的文化密码与华夏文明相伴的进步,且一脉相承,这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
“玉,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基因。孔德珮说,对玉文化进行系统阐述和高度概括的是儒家。《礼记·聘义》记载,孔子在回答子贡提问时说,玉的光泽温润象征仁、质地坚密象征智、有棱角而不伤人 象征义、垂悬有序象征礼……在儒家思想中,玉始终与德紧密相联,所谓玉有十一德、玉有九德、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都是就此而言。儒家在个人修为方面要 求“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往更高层面说,玉还包含“宁为玉碎”的民族气节、“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精神等文化内涵。总之,儒家的“修齐 治平”都可与玉相关联。从古至今,在国人眼中,玉都是圣洁的象征,佩玉,不单是为了美,更是对个人品行的一种约束。 
孔德珮作品

孔德珮介绍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大众审美的提高,现当代玉石收藏出现了两极化趋势:一部分是普通的玉石作品,这部分作品由于大量生产,易出现雷同;另一部分是精品玉器,如名家创作的,以及富有文化内涵的优秀作品 等,越来越受收藏者欢迎,“玉石收藏和玉文化随着时代而变化。比如以前的玉饰品多以瑞兽等图案为主,近年来则出现了将和田玉个性化、时尚化的趋势,青年人也尝试通过佩戴富有个性的玉石饰物来彰显自己的魅力,如用玉石雕刻的卡通形象等,非常受年轻消费者喜爱。” 

尽传承之责
与许多传统手工艺一样,玉器雕刻同样面临着“传承”的问题。孔德珮说,当今社会充满浮躁,能抵挡外界诱惑的年轻人实在太少了,单就“静得下心神”这一条,鲜少有人做到。
玉器雕刻技艺严峻的传承形势,孔德珮看在眼里急在心中。2009年,他牵头成立了苏州玉石文化行业协会,并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学校共同开设玉石设计与制作专业,目的是培养和发掘有潜质的年轻人进入玉雕行业。目前,该专业学生已从最初的20多人扩大到60多人。
“过去学手艺要么是父子相传,要么是师傅带徒弟。我家就是三代相传。如今,技艺传承的方式必须变革,职业化教育是个发展方向。”孔德珮说。
孔德珮认为,玉文化的传承,技艺只是针对少数人,而文化的认知和推广面对的是大众。 
孔德珮作品
 “‘互联网+玉饰品DIY’,是孔府玉庄推出的新探索。”孔德珮说,如今的年轻人追求个性化,他们就因势利导之。比如各种神态的十二生肖,再配上个人的生辰八字或出生年月日,这种玉佩饰就足以彰显个性。他们还有“金镶玉”工艺供选,这寓意显然更加美好。

“我们希望搭上互联网技术和现代理念的快车,让中国传统玉文化浸润更多人的心田。作为孔家后人,我想努力尽一己之责。”
孔德珮说,自己骨子里就是一个玉匠,传承中华玉文化,是他自认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