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 注册 服务热线:400-608-1178

唐宰相张弘靖书弟张谂墓志

作者/来源:蒋朝显发表日期:2020-08-032727

   

   


   唐代张谂「shen」墓志铭,出土于陕西中南山,此墓志正方形, ,尺寸72X72厘米, 志文楷书27行,满行28字,计730字,文笔情真意切;字体雍容平和、含蓄蕴藉,一派君子风度。书法收敛”“含蓄”,不露锋芒,无丝毫火气,在唐代墓志中是一件极为难得的书法精品。志盖为盝形,蠡顶中间呈正方形,边长46X46厘米。盖面竖刻阴文篆书“唐故主客员外郎张府君墓志” 九字行三。志盖四边阴线刻牡丹纹。

    张谂生于唐代的宰相世家。祖父张嘉贞(玄宗朝宰相)、父亲张延赏(德宗朝宰相)、哥哥张弘靖(宪宗朝)都位至宰相。其姐夫便是唐中期名臣号称诸葛亮转世的韦皋。其家世有藏书之风;祖父张嘉贞,武后时任监察御史,官封河东侯,喜收书,去世后唯有图书遗赠子孙。父亲张延赏,亦好藏书。他跟哥哥张弘靖继承了两代人的藏书,并继续典籍及法帖的收藏,史籍记载他家聚书画侔秘府”,收藏法书名画为唐一代之冠。侄孙张彦远成为唐末著名书画家,并撰有《历代名画记》。其家世有藏书印"河东张氏"、"乌石矦瑞"、"鹊瑞"等。

     这件墓志铭前款为张弘靖“述”, “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颜氏家训.文章》:“夫文章者,原出《五经》:诏、命、策、檄,生于《书》者也;序、述、论、议……”明徐师曾《文体明辩.述》: “按字书云:述,撰也,纂撰其人之言行以俟考也。其文与状同, 不状,而日述, 亦别名也...”从中可以看出,“述”不仅仅是现代人理解的叙说的意思,也有自我书写撰述的含义。因张弘靖为其兄,言书丹不如记述更觉亲近之意。唐出土墓志铭也多有类似款式。且史料记载张弘靖工书法:“幼学元常(锺繇)。自镇蒲陕,迹类子敬(王献之),及处台司,乃同逸少(王羲之)。书体三变,为时所称。”此墓志应作于唐宪宗(李纯)元和六年(公元811年)。时年张弘靖51岁,为其晚年,从书风看用笔内敛,线条质感拙朴天真,浑穆高古;突出线条中段的中实之美,深得初唐诸家笔意,直追逸少,故符合记载中张弘靖晚年“同逸少”之说,应为张弘靖亲笔撰述的一篇志文,这也是目前见到唯一一件应为张弘靖的书作。

    元和六年(811年)裴琯撰《唐魏博田绪遗爱碑》,为张弘靖正书,据文献记载应比目前的现存中国第一碑还要巨大,南宋大诗人陆游在他的《老学庵笔记》中写道:“此都(即大名府)有魏博节度使田绪遗爱碑,张弘靖书;何进滔德政碑,刘公权书。皆石刻之杰也。”惜未流存。能与一代书家柳公权同写如此巨碑,可见当时张弘靖的书名之盛。现存我国最高、最大的碑为河北大名县的五礼记碑,通高11.95米,宽3.04米,厚1.13米,重140.3吨。为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奉唐文宗之命为魏博节度使何进滔撰写的德政碑。北宋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改刻《五礼新仪》。简称“五礼记碑”。

    张弘靖(760年—824年)字元理,唐代大臣,书法家,《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张弘靖出身于河东张氏,是西晋司空张华后裔。六世祖张吒子。中书令张嘉贞之孙,尚书左仆射张延赏之子。画家张彦远祖父。唐蒲州猗氏人(今山西临猗县,与志文记记载一致),以荫为河南参军。元和(806至820)中拜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高平县侯,出为河东卢龙节度使长庆四年(824年)三月,以太子少保为太子少师,旋又为太子太保。六月卒,年65岁。张氏一门,祖孙三代显历台阁,时有“三相张家”之谓,旧猗氏城中之三相坊,即以其为坊名。

    这件墓志铭书法用笔外柔内刚,敛气凝心,端肃静穆,从容外展,给人一种静中有动之态势。点画之间信手挥毫,舒卷自如,字与字,行与行,井然有序,酣畅协调,气秀色润,意和笔调,然而合含刚特,谨守法度,柔而莫渎,在规矩中显出活泼通灵。既疏可走马,又密不透风,尽显大家风范。其书笔圆体方,外柔内刚,遒丽多姿,几无一点雕饰或火气,无愧宰相风度。不过,仔细分析这件作品发现,张弘靖书风在继承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传统情况下与初唐学二王高手虞世南《孔子庙堂碑》书法很多地方几乎一致,可见虞世南的书法对唐时期的书法影响之大。外柔内刚,笔致圆融冲和而有遒丽之气。其法度严谨、外柔内刚、潇散酒脱的艺术风格,也与国人的中和虚静审美极能融合。

    墓志全文曰:亡弟唐故尚书主客员外郎上柱国河东县开国公张府君墓志铭并序

检挍礼部尚书兼河中尹御史大夫张弘靖述

张氏之先系于帝轩辕之后宗绪备于史册,洎河东公碑详焉。

公讳谂,字道询。曾祖府君思义以经明仕成纪丞赠泰州都督。祖府君嘉贞历中书舍人、中书侍郎平章事、中书令赠益州大都督。 皇孝府君延赏历中书舍人、荆杨益三节制尚书、左仆射中书门下平章事、魏国公赠太保公。

即太保公之季子。风质沉厚,识度周远,备刚柔之气,有文武之用。性深孝慈,尤重然诺,英怀奇志非世能及。雅尚篇詠,脱落常情,风景之游往往独得,自寄怀抱,神交古人而不求名声。志乐泉石,每酣詠终日,身世俱遗或谕其荣进曾不屑意。

太保公特钟爱之,弱冠以门荫再命为詹府主薄,屏居洛阳者数年门吏。故工部尚书崔公淙廉察分陕,请为从事,授监察御史,僶俛就署,累月罢归。元和元年拜秘书郎,迁左补闕,时余守职纶闱,同侍臣之列,时人荣之。四年春,遘兹厉疾至五年冬,小闲诏除(主)客外郎,公以所疾未平,竟不就位。虽寝瘵累岁而神志恬然。六年四月己卯终于长安私第,享年四十。遗命殓以时服,三日而葬。凡诸丧制皆书而缄之予。

家世松柏在洛阳又公之夫人博陵崔氏先殁,亦葬成周,宜乎归袝。 公素乐中南之下御宿之东麓,遗言至再,俾讬葬焉,不忍违之其慎,则殡自殁至窆凡再涉旬。鸣呼痛哉!长子元景率性仁孝,次二子幼稚未名。公所为文,皆遇感流詠,多不存録,然可纪者亦载于篇轴。

嗟乎!余以不及若人之姿又加十年之长,尚以衰齿冒忝时荣,而公中年志业方盛,形影相视,一旦幽沦!天乎丧予,何所问之?天地之不仁,鬼神之情状又安可得而知也!顾迫苻守,临诀无因,长号寄声,申哀铭石铭曰:

猗我哲人,体和气清。孝友宽仁,自明而诚。旷怀伟度,不虑不营。味道安闲,勇退远名。从我劝勉,起就朝荣。终慕隐沦,怀其野情。朋交义深,然诺必行。飞翰流詠,铿然厥声。遘疾沉绵,神安气平。谓瘳有期,竟夺其生。鸣呼!吾长于尔,年殆周星。衰质尚存,尔反即冥。浩浩昊天,孰司其成。别墅东原,山秀川明。占斯地,俾启佳城。予不尔从,孰安厥灵?

哀哀永痛,泣志斯铭。

     从文中可以看出,张谂“英怀奇志,非世能及……自寄怀抱,神交古人而不求名声。志乐泉石,……或谕其荣进,曾不屑意。可见其不在意仕途,寄情泉石的精神世界。张谂曾有文集行世,我们凭借张彦远的著录才得知其中有“吴画说”一文。这篇文章是现在所知有关吴道子绘画艺术的最早专论。张彦远对吴道子推崇倍至,与张谂一脉相承。在《历代名画记》卷一,张彦远以满怀敬意的笔触记录了他这位叔祖的日常生活片断:约与主客皆高谢荣宦,琴尊自乐,终日陶然,士流企望莫及也。由是万卷之书,尽归王粲;一厨之画,惟寄桓玄。李兵部又于江南得萧子云壁书飞白萧字,匣之以归洛阳,授余叔祖,致之修善里,构一亭,号曰萧斋。主客即张谂。他不为功名所累,沉迷于个人雅好,孜孜于收藏鉴定。这种生活状态对张彦远颇具吸引力,成为他沉浮宦海中所憧憬的自由王国。这与志文胞兄张弘靖描述完全一致。

    唐代大才子诗人李约有画癖,一生不近女色,独厚于张,以藏书巨丰的张谂为知音,「太平广记」中记载,李约与主客员外张谂极相知。尝赠韦况曰:"我有心中事,不向韦郎说。秋夜洛阳城,明月照张八。"张八指的是主客员外张谂,李约避世不结婚,也不积攒家产,“独厚于张,每与张匡床静言,达旦不寝,人莫得知。”可见李约对张谂交往之深,李家与张家两家又是世交,李约从小爱好收藏,一方面是家庭熏陶,很大一方面也是受张谂的影响,张谂对收藏也颇有研究,喜收藏法书名画,所得多为汉魏六朝真迹,并有所著。可以说张谂就是李约心中偶像。

    这篇志文中对张谂的生平做了回顾,说出张谂少负才气,沉浸山水收藏,可惜正值得壮年却厉疾而亡,行文悲切,情深义重,从文到字可谓唐代墓志铭少见的精品,可谓双绝。从志文读“遗命殓以时服,三日而葬。凡诸丧制皆书而缄之予”可见当时张谂去世后三日就要下葬,时间应十分匆忙,也就是因为张谂遗嘱“公素乐中南之下,御宿(御宿)之东麓,遗言至再,俾讬葬焉由此张谂精神世界可见一斑,“不忍违之才使得下葬时间“凡再涉旬”,虽有超过十天的时间,张弘靖需要大量事情处理,且写志文、刻志都需要时间,可这件墓志从行文和书法看出文辞优雅、下笔如神,不落疏慢,刻工精到,一丝不苟,可见书写者功力之深厚,无惭世珍,更是唐志中的极品。

 

 

张弘靖家谱:

高祖父:张俊兴,官至相国府检校郎将。
  曾祖父:张思义,官至成纪县丞。
  叔祖父:张嘉祐,官至左金吾将军、相州刺史。
  祖父:
张嘉贞,河东侯,官至中书令(宰相)。
  父亲:
张延赏,魏国公,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姑父:
韦皋南康郡王,官至剑南西川节度使。
  兄弟:张谂,官至主客员外郎。
  长子:
张文规,官至吏部员外郎,官终桂管观察使。工书法。少躭墨妙,备尽楷模。
  次子:
张景初,官至殿中侍御史。
  三子:张嗣庆,官至河南少尹。
  四子:张次宗,官至礼部员外郎、国子博士兼史馆修撰,官终舒州刺史。
  侄子:张师质,张谂之子,官至郴州刺史。
  孙子:张彦远,
张文规之子,著名画家、绘画理论家。曾任舒州刺史、左仆射补阙、祠部员外郎、大理寺卿。
  孙子:
张茂枢,张次宗之子,字休府,官至右省补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