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 注册 服务热线:400-608-1178

首页 - 联拍大讲堂

共有345篇文章
每页显示
  • 犀角鉴定与“瞎子摸象”

    作者/来源:廖文伟发表日期:2017-03-30
    一、犀牛角鉴定的现况最近发生的几件小事,促使我作一篇关于犀牛角雕件鉴定知识的小文章。2016年春雨绵绵日,有名张姓资深古玩收藏家,带了一件“犀角”雕小件来与我共赏。说是花了8000元购得,问我有多少... 查看更多
  • 对民间文物良性发展的警示

    作者/来源:沈琮奇发表日期:2017-03-27
        近日,扬州486非遗集聚区联合扬州所谓民间收藏家共同举办了《踏青寻芳--元明清青花瓷迎春特展》。展出了景德镇“元明清”青花瓷藏品136件,可堪称有史以来扬州“最大规模”,... 查看更多
  • 略論中國傳統文化的遺失

    作者/来源:沈琮奇发表日期:2017-03-22
    傳統是一個民族的血脈,文化則又是傳統的精髓與載體。近年來,宣導國學復興、恢復傳統習俗、打造文化軟實力幾乎成為民間和政府對文化傳統的共識。我們站在歷史的視角,借助於文化學、詮釋學,對傳統文化的歷史境遇... 查看更多
  • “渣斗”考辨

    作者/来源:叶英挺发表日期:2018-02-01
    对于渣斗的关注,始于2009年,笔者随同文物所的朋友去陕西省观看吕氏家族墓的出土器物,意外发现一件铜质渣斗内留有残茶,器壁上也有茶汤流淌过的痕迹,置于其上的铜碗底还附着一小撮呈风干状的茶叶,从而推断... 查看更多
  • 油灯or花器

    作者/来源:叶英挺发表日期:2017-03-17
    这只龙泉窑五管残器,由于欠烧之故,釉面发白,器内五管脱离,乍看之下起初以为支烧痕迹,后来找到五只管,放到五个点上,完全吻合,正是原物。此种类似折沿洗(也称扳沿洗)内竖起五管的器物长久以来被称为“五管... 查看更多
  • 漫谈龙泉窑莲瓣纹碗

    作者/来源:叶英挺发表日期:2017-03-17
    瓣纹碗可说是龙泉窑青瓷中的经典造型之一,它烧制时间长,数量大,流传广,影响深远。掌握这类经典器物的演变发展对于认识龙泉窑青瓷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以下是笔者对龙泉窑莲瓣纹碗发展轨迹的大致梳理,大家可以... 查看更多
  • 也说龙泉窑青瓷“河滨遗范”款

    作者/来源:叶英挺发表日期:2017-03-17
    说起龙泉窑青瓷铭文,最著者莫过于“河滨遗范”一款。对于此款,以往提及者较多,但专文论述者少,且多限于相关器物介绍或单纯的词义解读,缺乏更系统具体深入的探讨。现就笔者多年收藏经验,谈点关于此款的理解,... 查看更多
  • 瓷器——中国的名片

    作者/来源:刘路发表日期:2017-03-14
    中国作为一个陶瓷大国,在国际上是有崇高的地位的。中国的先民早在三千年前就用他们聪明的智慧,用水、土、火,大自然最永恒的、最有生命力的绿色融入在瓷器里边。所以产生了瓷器。我们经常讲陶器是世界共有,瓷器... 查看更多
  • 玉书寓笔(18):壶说

    作者/来源:王玉书发表日期:2017-03-02
    这里说的壶主要指紫砂壶.近十年来,我早晨起床,洗漱完毕,第一桩事情就是喝茶.因为喝的是功夫茶,用的是紫砂壶,所以程序就比较复杂;首先洗壶、烫壶、以茶泡壶,然后将这第一道茶水倒出,顺带烫洗杯子,又回浇... 查看更多
  • 古玩杂谈之二:清代铜制古琴式芸香炉赏析

    作者/来源:王玉书发表日期:2017-03-02
    近得一卧式芸香炉,铜质锤胎,炉呈盒状,犹似古琴,并可开合,内放燃香,是为熏炉。芸香炉长201宽51高27毫米,做工讲究,形制规整,包浆浑厚,保存完好。炉面镂空纹,篆有5字“知音在霄汉”,字体肌玉,从... 查看更多
  • 古玩杂谈之四——大暑话石

    作者/来源:王玉书发表日期:2017-03-02
    天大热,而朱岗兄上传的山石盒景照片却带来了一丝凉意.小小的山水盆景,造型各异,形态传神。经朱岗兄精心侍弄配植草木楼阁,小船人物于山水之间,以小见大,俨然集四大名山钟灵秀丽,巍峨险峻之灵气,浓缩于微观... 查看更多
  • 北宋官窑最大谜团:窑址究竟在何处 说法不定

    作者/来源:孙大为发表日期:2017-03-02
    故宫的“碰瓷”事件使得宋代官窑备受关注。中国瓷器发展到宋代达到顶峰,出现“汝、定、钧、官、哥”五大名瓷,但最珍贵的,恐怕还是官窑。笔者近日采访了文物鉴定专家孙大为先生,他不在意故宫受损瓷器的经济价值... 查看更多

精彩推荐

精彩推荐

共有 345 条记录
共 29 页
每页显示